關于寄此生的詩詞(1497首)
567
《寄瀾公二首》 唐·貫休
小一頭應白,孤高住歙城。
不知安樂否,何以近無生。
燒逼鴻行側,風干雪朕清。
途中逢此信,珍重未精誠。
568
《寄瀾公二首》 唐·貫休
小一頭應白,孤高住歙城。
不知安樂否,何以近無生。
燒逼鴻行側,風干雪朕清。
途中逢此信,珍重未精誠。
570
《寄自牧上人》 唐·齊己
五老回無計,三峰去不成。
何言謝云鳥,此地識公卿。
夢愧將僧說,心嫌觸類生。
南朝古山寺,曾憶共尋行。
573
《寄孫魴秀才》 唐·齊己
郡樓東面寺墻西,顏子生涯竹屋低。
書案飛飏風落絮,地苔狼藉燕銜泥。
吟窗晚憑春篁密,行徑斜穿夏菜齊。
別后相思頻夢到,二年同此賦閑題。
574
《詠懷寄知己》 唐·齊己
已得浮生到老閑,且將新句擬玄關。
自知清興來無盡,誰道淳風去不還。
三百正聲傳世后,五千真理在人間。
此心終待相逢說,時復登樓看暮山。
575
《蜀中經蠻后寄陶雍》 唐·馬乂
酋馬渡瀘水,北來如鳥輕。
幾年期鳳闕,一日破龜城。
此地有征戰,誰家無死生。
人悲還舊里,鳥喜下空營。
弟侄意初定,交朋心尚驚。
自從經難后,吟苦似猿聲。
576
《游張公洞寄陶校書》 唐·方干
步步勢穿江底去,此中危滑轉身難。
下蒸陰氣松蘿濕,外制溫風杖屨寒。
數里煙云方覺異,前程世界更應寬。
由來委曲尋仙路,不似先生換骨丹。
577
《綠頭鴨》 宋·賀鑄
玉人家,畫樓珠箔臨津。
托微風、彩簫流怨,斷腸馬上曾聞。
燕堂開、艷妝叢里,調琴思、認歌顰。
麝蠟煙濃,玉蓮漏短,更衣不待酒初醺。
579
《玉樓春(至盱眙作)》 宋·毛滂
長安回首空云霧。
春夢覺來無覓處。
冷煙寒雨又黃昏,數盡一堤楊柳樹。
楚山照眼青無數。
淮口潮生催曉渡,西風吹面立蒼茫,欲寄此情無雁去。
* 關于寄此生的詩詞 描寫寄此生的詩詞 帶有寄此生的詩詞 包含寄此生的古詩詞(149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