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寄居的詩詞(432首)

    401 《寄九峰覺老時自因勝退居》 宋·王铚

    京江別我正堅冰,拂袖歸來道更增。
    又見嶺梅來驛使,懶將庭柏對談們。
    半廓冷月溪山霧,一炷幽香殿閣燈。
    此亦世間愁絕處,嶺猿歲晚哭寒藤。

    402 《寄九江宋居士》 宋·陳傅良

    篋中每閱所藏書,長憶瀟湘九宛余。
    一別十年身尚健,恨無飛羽過匡廬。

    403 《次韻寄齋贈竹居》 宋·張镃

    振俗還風雅,乾坤覓句中。
    夔皋渠合遇,郊島我甘同。
    浩蕩投鷗不,清和翻燕風。
    相投兩無語,聲遠莫摩空。

    404 《寄春膏牋與何同叔監簿因居古體》 宋·張镃

    蘇州粉牋美如花,萍文霜粒古所夸。
    近年專制淺蠟色,軟玉瑩膩無纖瑕。
    盤門系纜高橋住,呼僮徑訪孫華鋪。
    琱鎪紅碧任成堆,春膏且問如何去。

    405 《寄劉擇之新居成》 宋·裘萬頃

    西風吹雁過吾廬,特地傳君一紙書。
    九載不須論舊事,萬金良豆得新居。
    春回院落花侵座,雨過池塘水繞除。
    我欲退之門下去,卻愁無處覓金魚。

    406 《寄宋居士修叔求菴記》 宋·裘萬頃

    翠琰新刊照眼明,流傳何日到柴荊。
    從今不恨論交晚,我亦碑中有姓名。

    407 《齋居和舜咨侍讀院署見寄韻》 明·李東陽

    綠槐庭館坐春風,十九年前此興同。
    未老身猶書卷里,不眠人在漏聲中。
    大鵬南去云連海,群鶴西飛日繞空。
    燈火憶君連夕話,不勝幽思滿齋宮。

    408 《寄題吳伯豐所居二首·讀書閣》 宋·陳文蔚

    書閣高幾尋,其高不可知。
    但見讀書人,心與千古期。
    藉此間曠地,端坐窮軒羲。
    世塵飛不到,月霽光風吹。

    409 《寄題吳伯豐所居二首·亦愛軒》 宋·陳文蔚

    心兮如太虛,何惡亦何愛。
    吾廬寄吾興,妙處端有在。
    於中忘歲時,疇覺屢遷代。
    但知曲肱眠,居然樂其內。
    無事戶不出,此意誰能會。
    更約素心交,攜書靜相對。

    410 《寄題吳子似所居二首·讀書亭》 宋·陳文蔚

    古人不可見,千卷留遺編。
    要非紙上語,至理實參前。
    列圣精微心,舍此將何傳。
    極本會於一,枝葉數萬千。

    411 《寄題吳子似所居二首·經德堂》 宋·陳文蔚

    上帝降斯民,厥安存秉彝。
    古昔世教明,大道行坦夷。
    裘葛順冬夏,飲食棄渴饑。
    非有慕于外,夫婦皆與知。

    412 《寄題俞伯南所居·野處》 宋·陳文蔚

    巖筑無外求,莘耕有馀樂。
    既為堯舜民,自抱羲農樸。

    413 《寄題俞伯南所居·毅齋》 宋·陳文蔚

    器重或可勝,道遠疇能至。
    勉效既竭回,羞稱愿息賜。

    414 《寄題俞伯南所居·希賢》 宋·陳文蔚

    毋為陵學山,當為川學海。
    尹重貴自任,顏樂誓不改。

    415 《再寄曹居士》 宋·戴表元

    江海悠悠不為名,年深識盡世間情。
    於人有信惟潮候,去處無嗔是鵲聲。
    新欲收書添累重,舊曾學劍向財輕。
    如何此日投閑跡,又結精廬傍古城。

    416 《寄題曹氏居竹》 宋·方回

    維古修竹鄉,君子世此居。
    厥壤既宜竹,種竹環其廬。
    根不取馬箠,筍不供盤蔬。
    永保歲寒盟,子孫樂只且。

    417 《寄張山居隱君》 宋·顧逢

    賣卜山中去,逃名竟不聞。
    始終全一節,今古少如君。
    撥火燒黃葉,枕書眠白云。
    恨無薇可采,只食水中芹。

    418 《寄韓梅居》 宋·顧逢

    去載書來日,曾回一卷詩。
    每當孤坐處,長憶共吟時。
    春酒花朝曲,秋燈雨夜棋。
    人間無聚散,安得有相思。

    419 《寄超然居士》 宋·釋慧遠

    瀫水一言親領略,桐城千里重相聞。
    節角謠訛斬新句,不知居士與誰論。

    420 《寄云居掩室和尚》 宋·釋師范

    鷲峰云散霜天冷,南北東西片月孤。
    喜得江湖好消息,點胸尊者在云居。

    * 關于寄居的詩詞 描寫寄居的詩詞 帶有寄居的詩詞 包含寄居的古詩詞(43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