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寬大的詩詞(581首)

    261 《諸暨道中五首》 宋·葛紹體

    極目田疇似掌平,遠山依約畫難成。
    天寬地大空明處,漸近稽山接帝城。

    262 《汴城(有序)》 明·顧祿

    黃河怒觸龍門裂,突蜃沖蛟肆妖孽。
    □誰首倡導洪流,驅使生靈陷魚鱉。
    群雄盡向草澤生,青袍白馬連州城。
    □時將相總驕懦,可憐不救兵縱橫。

    263 《呈王荊公》 宋·郟亶

    十里松陰蔣子山,暮煙收盡梵宮寬。
    夜深更向紫微宿,坐久始知凡骨寒。
    一派石泉流沆瀣,數庭霜竹顫瑯玕。
    大鵬泛有捕風便,還許鷦鷯附羽翰。

    264 《慈竹》 宋·樂史

    蜀中何物靈,有竹慈為名。
    一叢闊婁處,森森數十莖。
    長莖復短莖,枝葉不崢嶸。
    去年筍已長,今年筍又生。

    265 《伯時番王禮佛圖卷》 宋·李簡

    佛身充滿大千界,蓮座玄談海水翻。
    融攝群修證圓寬,靈通虛徹卓然存。

    266 《登祝融口占》 宋·林用中

    托身天際外,寄足在云端。
    俯仰心猶壯,登臨眼盡寬。
    乾坤真景界,風雪倍朝寒。
    忽起煙霞想,相從結大還。

    267 《觀儺》 宋·劉鏜

    寒云岑岑天四陰。
    畫堂燭影紅簾深。
    鼓聲淵淵管聲脆,鬼神變化供劇戲。
    金洼玉注始淙潺,眼前倏已非人間。

    268 《少時作》 宋·陸九淵

    從來膽大胸隔寬,虎豹億萬虬龍千,從頭收拾一口吞。
    有時此輩未妥帖,哮吼大嚼無毫全。
    朝飲渤澥水,暮宿崑崙巔。
    連山以為琴,長河為之弦。
    萬古不傳音,吾當為君宣。

    269 《題萬壑風煙亭百韻》 宋·彭郁

    風在不周山空闕,底事問煙訪兩浙。
    煙生廬阜香爐峰,孰使隨風至吳越。
    風乎與煙相得外,還有風雷千雨雪。
    煙兮與風相好余,仍有煙波及霞月。

    270 《題圣果寺介亭詩》 宋·丘濬

    金商肅肅淬龍淵,白曉揮開東北天。
    天孫引下翡翠煙,層層堆列參井邊。
    便於裸壤蟠危巔,城雉岧峣暗接連。
    地祇欲誇融結權,蘚花斸破蟄蟲遷。

    271 《頌古三十八首》 宋·釋從瑾

    威風凜凜不容攀,跳入懷中便解顏。
    不是酒腸寬似海,爭知詩膽大如山。

    272 《偈二首》 宋·釋端裕

    易填巨壑,難滿漏卮。
    若有操持,了無難易。
    拈卻大地,寬綽有馀。
    放出纖毫,礙塞無路。

    273 《偈傾一百三十三首》 宋·釋法薰

    大道體寬,無易無難。
    相頭買帽,此土西天。

    274 《白蘋洲新樓曰溪山偉觀》 宋·釋居簡

    溪頭煙暖蘋花春,豈獨滿渚亦滿汀。
    春城綺繡艷溪曲,柔玉摻摻歌采蘋。
    采采芳鮮日將暮,玉盌瓊盂旋分貯。
    水晶闋冷禁城寬,蘭櫂夷猶緩歸去。

    275 《頌古》 宋·釋普濟

    茫茫夢里去游南,五十三參發指端。
    大士臂長衫袖短,善財腳瘦草鞋寬。

    276 《李暮吹笛歌》 宋·四錫

    洛陽少年稱李暮,眾推橫笛多功夫。
    當時教坊第一部,算得比衣皆不如。
    天津楊柳籠橋綠,朧月澹煙何處宿。
    不怕金吾禁夜嚴,偷得新翻禁中曲。

    277 《越問·良牧》 宋·孫因

    自大駕之西幸兮,府遂為於近藩。
    賜行殿為府治兮,暨澤牧之惟艱。
    張毗陵首當是選兮,實股肱之舊弼。
    仍土階之素規兮,因舊宇以為安。

    278 《宛陵道院成用吳尚書韻》 宋·王遂

    債然位望亞陪京,大作山川小作城。
    堡障百年寬北顧,耕桑千里慶西成。
    和風溫若生庭戶,明月飛來入棟楹。
    道院依然無一事,只須空洞養心誠。

    279 《龍多山》 宋·文師敬

    我家龍多西,出門山在目。
    杖履三十里,兄弟穿云宿。
    山上有頃田,巖洞多重復。
    石囤如內空,可容萬億斛。

    280 《游石仙分韻得觀字》 宋·吳汝弌

    閑攏兩袖秋,步入沖寂觀。
    古樹老云中,仙成毀巖半。
    是時零雨高,葉脫凄風亂。
    怪禽走何忙。

    * 關于寬大的詩詞 描寫寬大的詩詞 帶有寬大的詩詞 包含寬大的古詩詞(58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