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害事的詩詞(271首)

    41 《武夫詞》 唐·劉禹錫

    武夫何洸洸,衣紫襲絳裳。
    借問胡為爾,列校在鷹揚。
    依倚將軍勢,交結少年場。
    探丸害公吏,抽刃妒名倡。

    42 《月蝕詩》 唐·盧仝

    新天子即位五年,歲次庚寅,斗柄插子,律調黃鐘。
    森森萬木夜僵立,寒氣赑屃頑無風。
    爛銀盤從海底出,出來照我草屋東。

    43 《大水》 唐·白居易

    潯陽郊郭間,大水歲一至。
    閭閻半飄蕩,城堞多傾墜。
    蒼茫生海色,渺漫連空翠。
    風卷白波翻,日煎紅浪沸。

    44 《采詩官-監前王亂亡之由也》 唐·白居易

    采詩官,采詩聽歌導人言。
    言者無罪聞者誡,下流上通上下泰。
    周滅秦興至隋氏,十代采詩官不置。

    45 《郊陶潛體詩十六首》 唐·白居易

    不動者厚地,不息者高天。
    無窮者日月,長在者山川。
    松柏與龜鶴,其壽皆千年。
    嗟嗟群物中,而人獨不然。

    46 《啄木謠》 唐·陳標

    丁丁向晚急還稀,啄遍庭槐未肯歸。
    終日與君除蠹害,莫嫌無事不頻飛。

    寫景詠物

    47 《啄木兒》 唐·朱慶馀

    丁丁向晚急還稀,啄遍庭槐未肯歸。
    終日與君除蠹害,莫嫌無事不頻飛。

    48 《升平詞十首(樂府作升平樂)》 唐·薛能

    瑞氣繞宮樓,皇居信上游。
    遠岡連圣祚,平地載神州。
    會合皆重譯,潺湲近八流。
    中興豈假問,據此自千秋。

    49 《懷汾上舊居》 唐·薛能

    素汾千載傍吾家,常憶衡門對浣紗。
    好事喜逢投宿客,刈田因得自生瓜。
    山頭鼓笛陰沉廟,陌上薪蒸突兀車。
    投暗作珠何所用,被人專擬害靈蛇。

    50 《吳中苦雨因書一百韻寄魯望》 唐·皮日休

    全吳臨巨溟,百里到滬瀆。
    海物競駢羅,水怪爭滲漉。
    狂蜃吐其氣,千尋勃然蹙。
    一刷半天墨,架為欹危屋。

    51 《吳中苦雨因書一百韻寄魯望》 唐·皮日休

    全吳臨巨溟,百里到滬瀆。
    海物競駢羅,水怪爭滲漉。
    狂蜃吐其氣,千尋勃然蹙。
    一刷半天墨,架為欹危屋。

    52 《鶴媒歌》 唐·陸龜蒙

    偶系漁舟汀樹枝,因看射鳥令人悲。
    盤空野鶴忽然下,背翳見媒心不疑。
    媒閑靜立如無事,清唳時時入遙吹。

    宮廷寫人惆悵

    53 《升平詞五首(一作薛能詩)》 唐·曹唐

    瑞氣繞宮樓,皇居上苑游。
    遠岡連圣祚,平地載神州。
    會合兼重譯,潺湲近八流。
    中興豈假問,據此自千秋。

    54 《八月六日作四首》 唐·韓偓

    日離黃道十年昏,敏手重開造化門。
    火帝動爐銷劍戟,風師吹雨洗乾坤。
    左牽犬馬誠難測,右袒簪纓最負恩。

    55 《八月六日作四首》 唐·韓偓

    日離黃道十年昏,敏手重開造化門。
    火帝動爐銷劍戟,風師吹雨洗乾坤。
    左牽犬馬誠難測,右袒簪纓最負恩。

    56 《春秋戰國門·楚惠王》 唐·周曇

    芹中遇蛭強為吞,不欲緣微有害人。
    何事免成心腹疾,皇天惟德是相親。

    57 《宮詞百首》 唐·和凝

    紫燎光銷大駕歸,御樓初見赭黃衣。
    千聲鼓定將宣赦,竿上金雞翅欲飛。
    北闕晴分五鳳樓,嵩山秀色護神州。
    洛河自契千年運,更擬波中出九疇。

    58 《游長安諸寺聯句·光宅坊光宅寺·中禪師影堂聯句》 唐·段成式

    名下固無虛,敖曹貌嚴毅。
    洞達見空王,圓融入佛地。
    ——張希復
    一言當要害,忽忽醒諸醉。

    59 《詩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
    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60 《寄韓蛻秀才》 唐·齊己

    松門高不似侯門,蘚徑鞋蹤觸處分。
    遠事即為無害鳥,多閑便是有情云。
    那憂寵辱來驚我,且寄風騷去敵君。
    知伴李膺琴酒外,絳紗閑卷共論文。

    * 關于害事的詩詞 描寫害事的詩詞 帶有害事的詩詞 包含害事的古詩詞(27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