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寶蹤的詩詞(118首)

    101 《銅馬歌》 宋·王灼

    君不見武皇逸志凌九垓,追風躡影思龍媒。
    魯班門外立銅馬,天廄萬匹皆塵埃。
    又不見伏波將軍破交賊,歸來殿前獻馬式。
    據鞍習氣殊未衰,想見老子真矍鑠。

    102 《次韻康平仲侍郎叢丞相張公登倚云停二首》 宋·李彌遜

    皂蓋凌虛豈易陪,捫參那復歡高哉。
    云關□處塵蹤斷,松蓋陰中寶地開。
    戎幕寇平高臥鼓,賓筵詩罷細銜杯。
    笑談疑在青冥上,坐近中天兩兩臺。

    103 《跋李少裴修禊序》 宋·樓鑰

    蘭亭修禊就和中,群賢高會俱雍容。
    右軍作序亦寓耳,藁草乃致傳無窮。
    自言疑若有神助,他日屢書終不同。
    歷代傳寶在秘府,尤其甚者唐太宗。

    104 《桃源圖》 宋·樓鑰

    桃源初傳武陵谿,靖節作記人不疑。
    其先深避嬴政虐,嘉遯與世真相違。
    尚不知漢況晉魏,子孫綿遠無終期。
    正如三韓有秦語,傳為神仙愈難知。

    105 《錢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磚刻為賦長句》 宋·樓鑰

    書家千載稱蘭亭,蘭亭真跡藏昭陵。
    只今定本夸第一,貞觀臨寫鐫瑤瓊。
    黃閍岡下得寶墨,古人燒磚堅於石。
    大令親書保母銘,況是當時晉人刻。

    106 《挽宋柳州綬》 宋·趙蕃

    少陵在大歷,涪翁在元佑。
    相去幾百載,合若出一手。
    流傳到徐洪,繼起鳴江右。
    遂令風雅作,千載亡遺究。

    107 《李邕光八郎帖贊》 宋·岳珂

    北海書名亢其宗,雖摹猶足傳奇蹤。
    已鳴諸簽調歐鏞,更拔永戟摧羲鋒。
    平生鑒賞襄陽公,二寶相避如燕鴻。
    青氈閱世儻可逢,定見重合延平龍。

    108 《仁宗皇帝二詩御漢體書贊》 宋·岳珂

    鴻荒有開,昉頡鳥跡。
    字學之興,亦既象物。
    漢有議郎,曰臣蔡邕。
    帛書發奇,出淳古蹤。

    109 《金陵雜興二百首》 宋·蘇泂

    東門草色綠匆匆,游女行尋郎馬蹤。
    雞魚不到吳大帝,簽卜爭求梁寶公。

    110 《天池寺夜與主僧覺翁圓上共坐談浯溪山水之勝》 宋·董嗣杲

    空云駕我登天池,江山秋渺無津涯。
    涉溪驀棧借杖藜,光景體認裁詩。
    崢嶸寺門窩風低,塔鈴喧風際天吹。
    方丈軒檻供毗尼,老僧喜氣揚須眉。

    111 《初陽臺》 宋·董嗣杲

    寶山山頂結芙蓉,方士凌虛幾御風。
    日月光華含吐異,云萍蹤跡往來空。
    石盤草子粘深碧,土級苔花剝碎紅。
    側近又將精舍展,蓬瀛有路直能通。

    112 《玉樓春 寄長安子》 元·馬鈺

    洞中日月無朝夕。
    晃朗云衢通寶陌。
    上明紫腦承三清,下照黃河常五色。
    自然霞結玲瓏宅。
    內有長生三島客。
    未彰云外去時蹤,已到眼前來顯

    113 《次韻蘇翰林西山詩》 宋·孔武仲

    黃州水米宜新醅,東坡好花公自栽。
    折花倒酒送流景,不念春風飄落梅。
    醉投青山上九曲,吳王故宮壓崔嵬。
    寒潭已無昔光景,涼殿欻變今樓臺。

    114 《秘閣觀唐法帖呈同舍諸公》 宋·孔武仲

    雍熙真人金丹成,騎龍逍遙上太清。
    一時文物甚炳煥,至今高閣留崢嶸。
    道山不為人間設,千秋長鎮白玉京。
    蓬萊諸仙當閑暇,相邀初作升天行。

    115 《送日本國覺阿金慶二禪人游天臺》 宋·釋慧遠

    佛子飛帆過海來,好攜瓶錫上天臺。
    國師尚有靈蹤在,寶塔巍然正面開。

    116 《惟初》 宋·釋文珦

    惟初結發時,志氣凌蒼昊。
    飄然去園廬,名山縱幽討。
    流光暗相催,於今已衰老。
    滿眼皆少年,誰堪寫懷抱。

    117 《頌證道歌·證道歌》 宋·釋印肅

    如來寶杖親蹤跡,莫比世間閑戲劇。
    有時喚作沒弦琴,忽然又道無孔笛。

    118 《題豁然亭》 宋·曾豐

    恍如仙去忘來蹤,意者騎鯨否馭風。
    從使一身群有外,委蛇雙眼太虛中。
    從教寶藏空華蓋。
    自與河沙色界融。
    道是豁然猶未是,豁然無色也無空。

    * 關于寶蹤的詩詞 描寫寶蹤的詩詞 帶有寶蹤的詩詞 包含寶蹤的古詩詞(11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