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云若保赤子,亦曰如烹小鮮。雉馴萬物遂性,犬吠一村廢眠。
巽以行權亦可,方于事上未然。或迎使者負弩,或為刺史挽船。
腦上筆不會插,心頭肉其忍剜。乍可儂無花判,莫教渠有租瘢。
彼民若不駭輿,乃翁可就安車。擊鮮之力不足,啜菽之歡有馀。
村叟昔嘗為宰,溪民今未忘吾。汝父德薄勿效,前有子野易□。
得百里地雖小,作三年計勿忙。但愿彼禾稼熟,莫愁汝松菊荒。
或問漢庭名卿,僅數洛陽耆英。汝見諸公執贄,各為老子寄聲。
御堦人看放班回,誰記乾淳舊事哉。進卷已嘗觀所主,聞弦上欲老其才。割雞必待民謠著,峨豸多由縣譜來。莫道勝流俱不屑,艾軒做了到誠齋。
昏昏默默嗟衰朽,白白紅紅憶盛強。自古人惟稱單父,至今我尚愛桐鄉。刈時留取葵根在,拔處無令薤本傷。邑有澹臺輩流否,不妨迎致向琴堂。
吾觀明府毫端妙,傳得尊公肘后方。番俗尚歌漢東柳,莆人不剪召南棠。威驅未若心懷惠,內荏徒然外抑強。想見江鄉與閩嶠,家家各炷一爐香。
鳳采生丹穴,螢光聚絳幃。兩登黃甲去,一佩皂囊歸。萱老悲方切,蘭枯夢又非。青山秋寂歷,客淚不勝揮。
里胥不踏桑麻路,桴鼓長閑花柳村。都在邦君和氣里,賣刀買特長兒孫。
前時勸君出東郊,父老歡呼望羽旄。甘雨便隨車馬到,眼看沾足遍蓬蒿。
清坐鈴齋公事稀,春來風日更遲遲。胸中水鏡渠自避,卻笑缿筒徒徒爾為。
蜀江東下接襄江,總是當年蔽芾棠。此地回旋莫嫌窄,且教春色滿三湘。
公今臥護足從容,豈有扁舟欲便東。少待政成歸帝所,此邦還在化鈞中。
湘民清曉壽邦君,下客慚無句語新。敢述老農歌誦意,一觴持上太夫人。
憶過萬安連郭,家家碧樹團欒。想見如今霜后,摘來可口甘酸。
我識令君人物,傳柑合侍清都。寂寞當思林下,有時病渴猶須。
世態多隨燥濕,物情大費堤防。遺以藥筒如截,取其勿敗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