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安輿的詩詞(434首)

    101 《行瓊儋間肩輿坐睡夢中得句云千山動鱗甲萬谷》 宋·蘇軾

    四州環一島,百洞蟠其中。
    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
    登高望中原,但見積水空。
    此生當安歸,四顧真途窮。

    102 《挽謝母安人胡氏》 宋·楊萬里

    玉樹仍雙桂,金花不一書。
    雪封青竹箏,霧失白藤輿。
    天下誰無母?江西未有渠。
    西峰半輪月,松檟政疏疏。

    103 《奉安神考御容入景靈宮小臣獲睹有感二首》 宋·張耒

    靈風依傘繡輿深,仗外猶疑警蹕音。
    不似尋常游幸日,樓前鼓吹卻沾襟。

    104 《再答元輿》 宋·黃庭堅

    君不能入身帝城結子公,又不能擊強有如諸葛豐。
    法當顦顇百僚底,五十天涯一禿翁。
    問君何自今為郎,便殿作賦聲摩空。
    偶然樽酒相勞苦,牛鐸調與黃鍾同。

    105 《三月二十五日安之以詩二絕見招作真率會光以》 宋·司馬光

    直率由來無次第,經旬逾月不為稀。
    籃輿但恨無人舉,坐想紛紛醉落暉。

    106 《和趙子輿龍州吏隱堂》 宋·司馬光

    四望逶迤萬疊山,微通云棧落塵寰。
    誰知吏道自可隱,未必仙家有此閑。
    酒熟何人能共醉,詩成無事復相關。
    浮生適意即為樂,安用腰金鼎鼐間。

    107 《送強甫赴惠安六言十首》 宋·劉克莊

    彼民若不駭輿,乃翁可就安車。
    擊鮮之力不足,啜菽之歡有馀。

    108 《感詠十解寄呈楊安撫》 宋·白玉蟾

    風吹五花輦,露綴九光輿。
    夜半紅塵起,琴高失鯉魚。

    109 《四月十七日奉安仁宗皇帝御容於景靈孝嚴殿是》 宋·蔡襄

    先帝傳基固,其人嗣統平。
    余恩華夏在,高誼古今傾。
    漢法原為廟,仙居別有京。
    海中金闕見,天上玉樓成。

    110 《送高安羅令審禮》 宋·蘇轍

    一邑憂勞水旱中,牛刀閑暇似無功。
    政成仍喜新蠶熟,歸去還將舊橐空。
    清白久聞夸父老,沉埋誰為訴諸公。
    謫居長恨交游少,悵望肩輿又欲東。

    111 《大名府大安閣主道者》 宋·楊億

    釋子修行與眾殊,銅臺連接起精廬。
    群公共結二林社,萬乘曾回六尺輿。
    衣惹天香親御座,閣成云構倚晴虛。
    浮生自恨猶貪祿,未得同翻貝葉書。

    112 《聞太母還輿喜極成歌》 宋·黃公度

    鳴呼禍變稔前朝,都城千雉摧天驕。
    翠華北征沙漠遙,六宮萬里從翚褕。
    我皇龍飛守宗祧,周宣漢武見今朝。
    問安視膳阻夙宵,位極萬乘心何聊。

    113 《同吳居安入開善四首·出山》 宋·劉子翚

    日日冬氣昏,霜風不鐮面。
    回輿始見山,數點寒中現。
    我行得勝友,笑語生華絢。
    如何劍峰南,咫尺不常見。

    114 《永安宮》 宋·汪元量

    蜀主遺宮有古槐,頹墻古木鳥喈喈。
    金輿罷幸荒金屋,玉仗休班廢玉階。
    三峽浪舂紅日碎,兩岸風振黑云霾。
    孔明圖壘仍登覽,野寺殘僧拾墮柴。

    115 《奉和御製奉安圣像禮成》 宋·夏竦

    琳宮胥宇象清都,金閣叢楹閟寶符。
    昭假仙游彰胄緒,范镕真像極規模。
    精衷欽翼明威顯,近輔恭迎茂典敷。
    美應薦臻書不絕,靈期先定日無渝。

    116 《送嚴上舍并寄諸公十首·寄趙景安府判》 宋·陳造

    已種河陽柳,將題晉客輿。
    論交記曩昔,因使問何如。
    擁燼就多暇,援毫不一書。
    詩成當屬我,拜賜袞褒馀。

    117 《壽安宣相》 宋·吳泳

    磊落堪輿氣,崢嶸社稷身。
    地傾曾鎮靜,天造要經綸。
    倉首懷公輔,中原仗老臣。
    綸揚申命寵,渥照午橋新。

    118 《楚狂接輿歌》 宋·曹勛

    世謂夷齊以為溷兮,指箕子而為愚。
    既采薇以餓死兮,又被發而為奴。
    鏌铘見棄於鉛刀兮,魚目寶於隋珠。
    彼蜂蛭之隱微兮,安能語神岳而觀清都。
    已乎已乎,無為察察而辨璠玙與碔砆。

    119 《齊安郡夫人金氏挽詞》 宋·樓鑰

    五子俱英發,尤知仲氏賢。
    勤明真世濟,廉儉信家傳。
    別乘徑為郡,高城欲捍邊。
    版輿俄棄養,事業待他年。

    120 《送袁恭安赴江州節推》 宋·樓鑰

    袁氏四世凡五公,唐朝三相傳家風。
    君家幾代擅儒業,高曾藝苑俱稱雄。
    大父謙尊古君子,諸父名高表吾里。
    一門子弟更競爽,挹取乙科自君始。

    * 關于安輿的詩詞 描寫安輿的詩詞 帶有安輿的詩詞 包含安輿的古詩詞(43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