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守的詩詞(2109首)

    401 《鄴以石刻屈平昭君像見惠因思大夫之忠貫白》 宋·李流謙

    璇題朝曦麗,椒殿春風香。
    帶日羨寒鴉,灑鹽引癡羊。
    那知韶葩妍,有此秋節剛。
    千金非我愛,所重在行藏。

    402 《代陳公實上通王剛父四首》 宋·姜特立

    我識通川,人才世所稀。
    金陵傳正印,葉縣悟圓機。
    國論曾三接,邊城且一麾。
    從今雌甲子,洗眼看雄飛。

    403 《六十七歲》 宋·姜特立

    少時歲喜蹁躚,老境衰頹只益眠。
    明日未盡添白發,怕人問處是增年。

    404 《送胡》 宋·姜特立

    括蒼都志勒堅珉,賢推公第一人。
    政似龔黃專愷悌,詩如李杜更清新。
    諸司交薦動旒冕,七邑爭留號吏民。
    此去定須登省戶,老成人物青朝紳。

    405 《送家叔通光山二首》 宋·李洪

    籍甚賢通,吾家叔父尊。
    暫淹紆舊綬,久合擁朱轓。
    楚甸重分刺,邊城已息屯。
    前驅須少佇,天子有恩言。

    406 《送朱季公封川》 宋·樓鑰

    桐鄉漢有大司農,封今推陳秀公。
    君向邦人著遺愛,近追相業遠家風。

    407 《送朱季公封川》 宋·樓鑰

    妙舞清歌有二姝,后堂曾見繡羅襦。
    嶺南太風流勝,不用歸舟載綠珠。

    408 《送朱叔止南劍》 宋·樓鑰

    舍人簪筆舊甘泉,家學相傳子姓賢。
    未羨夾河為太,阿連剖竹向封川。

    409 《送王正言永嘉》 宋·樓鑰

    江頭潮生江月小,暝煙綠暗垂楊道。
    有客扁舟送史君,道傍不怕揶揄笑。
    向來一別三換歲,正喜情親得傾倒。
    吏民引頸望旌麾,空有離愁滿懷抱。

    410 《太送酒》 宋·虞儔

    拜捧雙壺急破封,蓬廬驚怪鬧兒童。
    歡生和氣薰菡外,春在先生醖釀中。
    枯涸詩腸偏借潤,飄零酒盞不憂空。
    更看小隊尋花柳,太風流似醉翁。

    411 《曾譙樓既成邀賓從同登議辟雙門以復舊觀從》 宋·虞儔

    樓下遺蹤宛可尋,尚須賓從一來臨。
    三峰嵂崒渾依舊,雙闕岧峣復見今。
    麻麥向來迷綠野,簪纓久矣負儒林。
    使君不惜褰帷問,慰我邦人望望心。

    412 《曾譙樓既成邀賓從同登議辟雙門以復舊觀從》 宋·虞儔

    杰閣危欄不許尋,境環千里望中臨。
    古桃風物寧非舊,甲子規模廻到今。
    堪笑折腰趨府事,何如長嘯入山林。
    故園猿鶴休驚怨,山岫孤云豈有心。

    413 《和太》 宋·虞儔

    豈弟循良,功成意益謙。
    尋求七字律,想見一生廉。
    活火烹茶蕊,消愁媚酒簾。
    南樓月華好,吹笛指須纖。

    414 《知府提舉訪求前凌公遺跡忽于庭廡雨壓復壁》 宋·趙蕃

    辰人只識凌刑部,不識尚書晚歲官。
    晚歲功名益堪紀,辰人不識坐荒寒。

    415 《知府提舉訪求前凌公遺跡忽于庭廡雨壓復壁》 宋·趙蕃

    使君剖竹繼先賢,四十于今又六年。
    每恨無從考遺事,但憑亭欖覽山川。

    416 《知府提舉訪求前凌公遺跡忽于庭廡雨壓復壁》 宋·趙蕃

    不因風雨壁寧隳,雅志安和萬言中。
    乃知復壁遮防意,是謂知公亦愛公。

    417 《知府提舉訪求前凌公遺跡忽于庭廡雨壓復壁》 宋·趙蕃

    檐淺終防剝蝕災,好移深奧示將來。
    更須刻石行于世,公道只今方大開。

    418 《知府提舉訪求前凌公遺跡忽于庭廡雨壓復壁》 宋·趙蕃

    郡齋新刻總珍藏,得此遺蹤益有光。
    再拜從公乞余本,歸赍不復恨空囊。

    419 《送徐季益赴婺州陳尚書之招并屬寄謝郡韓侍》 宋·趙蕃

    禪月臺邊草樹蒼,下臨溪流碧泱泱。
    君卜居之歲且長,徑路不忍夷其荒。
    我時巾幅上君堂,勞君煮茶炷爐香。
    與談世故如有亡,掉頭誦詩聲繞梁。

    420 《寄謝新安豐胡達孝見遺近詩一軸便呈甘叔異》 宋·趙蕃

    向子識損益,揚雄愛清靜。
    我行蕭灘上,二宅駕輒命。
    而于酬唱中,又得胡安豐。
    詩作文選體,字有眉山蹤。

    * 關于守的詩詞 描寫守的詩詞 帶有守的詩詞 包含守的古詩詞(210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