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寧人的詩詞(57首)

    41 《和天寧因上人韻送僧用懿住桐城金繩山》 宋·王之道

    老松如蛟龍,秋來露鱗甲。
    雷霆昨夜雨,奮迅以時發。
    道人粲可流,出世雨相法。
    至今獅子吼,狐兔尚驚怛。

    42 《和天寧因上人次韻》 宋·王之道

    日月漂流一鳥過,別來心跡病維摩。
    是非孰辨聊分謗,誕信相譏要止訛。
    搖落獨憐松不改,澄清嘗見海無波。
    句中有眼勞開警,更問諸人會得麼。

    43 《寄贊寧上人》 宋·王之道

    支公兼有董狐才,史傳修成乙夜開。
    天子遠酬丹詔去,高僧不出白云來。
    眉毫久別應垂雪,心印休傳本似灰。
    若念垂瞳欲相見,未訪西上一浮杯。

    44 《大寧夫人二書贊》 宋·岳珂

    釋老之異,佞者惟酷喜,排者惟疾觝。
    死生之大,達者晦其理,昧者尚其詭。

    45 《建寧解妲寄雪峰因人夢》 宋·李昴英

    行腳今朝又起單,欣然歸去得安閑。
    從前大夢難忘處,上白云山望雪山。

    46 《代天寧寺僧可舉贈梓人善斲歌》 宋·陳著

    四明山南郁嵯峨,異氣上與青天摩。
    人豪挾秀布山下,余為巧匠擅一窩。
    頎然而長獨出者,此中巧處得最多。
    誰知造物亦有意,要為公輸世其科。

    47 《送贊寧道人歸浙中》 唐·徐鉉

    故里夫差國,高名惠遠師。
    君恩從野逸,歸棹逐凌澌。
    舊訪暗無念,牽懷亦有詩。
    因行過秦望,為致李斯碑。

    48 《如夢令·寧海人人省悟》 元·王哲

    寧海人人省悟。
    此別何時再遇。
    唯愿重金蓮,好把良因作做。
    歸路。
    歸路。
    滿目白云翠霧。

    49 《清心鏡 因何先生往寧海,作詞以寄鄉人》 元·馬鈺

    勸鄉人,當省悟。
    浮利浮名,不堅不固。
    妻男是、走骨行尸,自身是臭腐。
    早因頭,投真趣。
    學取馬風,樂然歸去。
    向物外,耕種心田,做神

    50 《讀柳拱之員外嚴宗哲主事楊應寧舍人倡和長句》 明·李東陽

    詩壇森嚴升復楯,白戰雄呼氣難忍。
    西鄰有客興亦酣,睥睨重圍目雙眕。
    居然地隔如秦越,或者神交同白稹。
    故知宮角本諧聲,復恐圓方不相準。

    51 《寧江僑人劉生徽宗時以畫供奉翰林中近過元汝》 宋·晁公溯

    劉生待詔蓬萊宮,和鉛舐墨稱良工。
    自從八駿狩西極,萬里流落巴山中。
    老來摹寫益神妙,指麾草木回春風。
    時將一幅換斗米,千金舊價無由逢。

    52 《武寧茶提舉相臺鄭君思恭之萱堂太夫人馮氏大》 宋·方回

    孝子不愿為高官,履危未必親心安。
    孝之不愿食厚祿,移此祿為親之福。
    親家堂上太夫人,九九之算饒五春。
    令郎江西三十載,董提茗事職不改。

    53 《贈靈殿僧道寧一洲上人》 宋·顧逢

    高誼如師果是稀,寺中扶策病翁歸。
    西風吹我肌生粟,便對西風解一衣。

    54 《寧華張尉衛輝人也因寇失官妻子為擄行乞歸鄉》 宋·陸文圭

    葛藟綿綿長道邊,獨行踽踽亦堪耿。
    邯喑正近君鄉里,好借仙翁一枕眠。

    55 《寧華張尉衛輝人也因寇失官妻子為擄行乞歸鄉》 宋·陸文圭

    南來憔悴一身存,歸雁衰鳴久失群。
    莫怪夜行人不間,形容豈似故將軍。

    56 《送契寧上人》 宋·釋祖欽

    道契佛祖,身自康寧。
    行篤言寡,名香德馨。
    一塵不染,千里前程。
    番陽浩浩,集云青青。
    穩泛扁舟短櫂,西風浪平。

    57 《七月十五日競傳有鐵騎八百來屠寧海人懼罹仙》 宋·舒岳祥

    年來避世羨漁郎,全載妻兒云水張。
    隔葦鳴榔分細火,帶苔收網曬斜陽。
    一絲寒雨鱸腮紫,半箔歸潮蟹斗黃。
    欲逐鴟夷江海去,西風無奈稻花香。

    * 關于寧人的詩詞 描寫寧人的詩詞 帶有寧人的詩詞 包含寧人的古詩詞(5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