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避的詩詞(273首)
221
《江漢亭百韻》 宋·鄭清之
山川自高深,開避由邃古。
長江瀉岷峨,橫亙截區宇。
東流為沔津,疏鑿仗神禹。
襟帶成奧區,都會稱鄂渚。
222
《再和且答索飲語》 宋·鄭清之
海涂之人暗摸索,如龜自遮聊以殼。
沈湘雖避屈三閭,斷發奈逢吳太伯。
周官自詭庳蠃蚔,羲經取并龍蛇蠖。
嫗妃投甕甘骨醉,舌味無心寧法縛。
224
《瞿塘神君歌》 宋·周文璞
黃衫紗帽佳少年,炯然餓虎窮山淵。
不居秦鹿祖龍畔,卻走碧雞金馬邊。
左手斜執巨靈鑿,右手敬抱禹貢篇。
離堆順流已受命,一下不打天吳鞭。
225
《安人趙氏哀詞》 宋·程公許
商飚之蕭瑟兮,百草莽其披離。
何深之敷蕙兮,藹芳華其不虧。
物有生而專媺兮,豈伊人而不然。
見浚房其窈窕兮,非從夫將孰稱賢。
226
《謝新胥口監生趙立之》 宋·程公許
魯壁嶧碑遠莫睹,艱哉河流訊鼗鼓。
披荒摸搭不厭多,繙閱端能助稽古。
向來四壁風雨秋,誰遣彯纓群玉府。
終年骯臟甘謫墮,采采蒿菁不盈筥。
228
《中和節寓山庵》 宋·陳著
小庵亦是小桃源,時事方難住更便。
啼鳥落花忘客主,青山流水見因緣。
得過一日是一日,浪說百年誰百年。
分付妻兒更深避,掃巖趺坐學枯禪。
229
《贈霆伯侄》 宋·姚勉
靈源聚英氣,融作云霞精。
霆伯挹其秀,胸府懷光晶。
誦書過萬卷,落筆超群英。
文章有余力,武詩吟性情。
230
《留鶴江有感》 宋·陳允平
抱玉歸來淚滿襟,世間何許覓知音。
此生雖有噬臍悔,到死終無嘗膽心。
伏櫪馬思云路遠,避鉤魚隱石潭深。
故人若問淞江客,自采芙蓉學楚吟。
231
《感古十首》 宋·胡仲弓
卞氏璧難售,淵明琴本瘖。
自衒亦可丑,三獻機轉深。
無弦避俚耳,舉世誰知音。
所以古達士,萬事何容心。
勿學卞氏璧,請事淵明琴。
232
《隱者》 宋·胡仲弓
種藥滿山巔,山衣木葉聯。
有時持杖出,只到洞門前。
擊石求鮮火,敲冰引滯泉。
深居聊避世,不為學神仙。
233
《題金粟洞》 宋·蒲壽宬
天風吹絕頂,小立思生豪。
遙海望無際,眾峰疑避高。
龍留神骨去,犀斂夜光韜。
惟愛瑤池水,尋云學種桃。
234
《和友人韻》 宋·仇遠
山林空入夢,詩酒未忘懷。
老興自不淺,卿言亦大佳。
封侯無骨相,學道有心齋。
安樂行窩在,棲棲且避乖。
237
《滿庭芳 心自笑》 元·馬鈺
學道修竹,累功積行,常愁行少功虧。
勸人作善,於道最相宜。
稍稍緣行端正,早傍人、別意猜疑。
心自笑,圖他功行,怎避是和非。
239
《古意(二十首)》 明·袁凱
段生方逾垣,泄柳方閉門。
二子豈獨善,蓋亦避世喧。
種粟在南野,種葵在東園。
日夕飯一盤,萬鐘何加焉。
周孔有遺書,學士有遺言。
吟詠荒園里,聊以終歲年。
¤
240
《平江送連亨叟赴省》 宋·陳藻
吾廬元在亮功坊,祖母東街家姓張。
舅翁官小先富強,有子破蕩開書堂。
我隨表伯學文章,忽然好怪不好常。
走師月魚舍莆陽,三山士子厭我狂。
* 關于學避的詩詞 描寫學避的詩詞 帶有學避的詩詞 包含學避的古詩詞(27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