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學工的詩詞(455首)

    441 《石莊臨大江望江陰君山懷淮陰違尉用去年送行》 宋·孫應時

    日把文書揖上官,恐將心事負儒冠。
    塵埃日月忙中度,學問工夫實處難。
    鶯谷已成經歲別,鷦巢且向一枝安。
    絕憐對眼江南北,不得君山并馬看。

    442 《四明山記游八十韻》 宋·孫應時

    平生抱遐尚,撫劍遠行游。
    跡謝聲利牽,心與巖壑謀。
    東征泛滄海,南驚逾丹丘。
    西登峨峨嘯,北望關隴愁。

    443 《潘氏可軒》 宋·薛嵎

    可人居此地,稱此可軒名。
    力學倘無倦,終身集大成。
    言辭寓深淺,權度要分明。
    體認工夫到,何妨緩作程。

    444 《贈醫者鄧獻匡》 宋·楊時

    天地一氣猶冶甄,埏埴萬匯隨方圓。
    神形九藏通九野,八風中物如戈鋋。
    天元玉冊有遺義,探索始自三皇前。
    桑君越人不世出,鑱石鍼灸誰能傳。

    445 《飲餞王共父分韻得轉字》 宋·喻良能

    子猷風味最諸王,墨妙文工眼如電。
    慣吟疏雨滴梧桐,解道澄江凈如練。
    去年落筆中書堂,姓名高徹蓬萊殿。
    至尊動色催除目,俾向蘭臺參俊彥。

    446 《次韻李同年誠之見貽之什》 宋·喻良能

    兄弟同登年亦同,羨君墨妙更文工。
    我慚潦倒頭仍白,擬學韓豪一送窮。

    447 《會文堂》 宋·袁說友

    束帶峨冠集會文,郡侯著語到諸君。
    平居講習須朋友,退食工夫在典墳。
    士學何先先尚志,書生務業業惟勤。
    鹍鵬他日扶搖上,共致云霄慶策勛。

    448 《前高涼推官陳漢臣惠佳什索俚編不可虛辱授之》 宋·曾豐

    太虛生氣氣生風,風又生聲詩在中。
    固是性情元具足,何當學問更加充。
    形容草木魚蟲意,雖妙猶為墮于藝。
    雅頌聲音召陰陽,圣賢道義包天地。
    句拙莫謝來章工,尚深自養細自融。
    和順積中鬼不見,英華發外天無功。

    449 《謝廣東經略潘直閣間分貺李濟墨》 宋·曾豐

    灶煤不忌遠,膠汁寧傷清。
    永言李廷圭,墨法能爾精。
    滴瀝甚點黍,錙銖輕連城。
    胡陳梁蒲張,俊出聲錚錚。

    450 《壽林中書》 宋·曾豐

    巖巖風采百工師,龍馬精神海鶴姿。
    宮女猶傳洞簫賦,都人今作袞衣詩。
    幸逢堯舜癸賢日,正是皋夔相國時。
    圣主佇知宣室事,甘棠何止郡人思。

    451 《送陳通卿赴省》 宋·曾豐

    閩南江西人,蓬梗適相會。
    妙齡華發身,氣味適相愛。
    問其先世誰,意者了翁派。
    肯學喜文章,綽有風流在。

    452 《為增城丞張元輔賦博見亭》 宋·曾豐

    東山未為高,坐覺魯之小。
    更上泰山巔,天下不勝眇。
    公作如是觀,所學胡可料。
    父兄自磨磋,師友相揉矯。

    453 《論語絕句一百首》 宋·張九成

    讀易工夫恨不深,晚年方見圣人心。
    如何五十云無過,蓋欲從初學到今。

    454 《客觀余孝經傳感而有作》 宋·張九成

    古人文瑩理,后人工作文。
    文工理愈暗,紙札何紛紛。
    君看六藝學,天葩吐奇芬。
    詩書分體制,禮樂造乾坤。

    455 《和牧齋觀劇四首次韻》 明·程嘉燧

    萬金一曲藝偏殊,誰效工顰學步趨。
    水上盈盈逢洛女,桑間冉冉見羅敷。
    腰肢結束元難有,楊柳風流得似無。
    瞥眼繁華易惆悵,何如丈室對疏蕪。

    * 關于學工的詩詞 描寫學工的詩詞 帶有學工的詩詞 包含學工的古詩詞(45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