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學況的詩詞(503首)

    41 《次韻陳學正》 宋·陳造

    自審江湖槁項翁,浪將張邴并高風。
    就閑耕釣真無說,投合侯王況不工。
    策足不應諸俊后,如君寧復老夫同。
    亟須秉燭歡游地,行簉英雄入彀中。

    42 《里有蔣生者頗志于學迫于貧困吾叔德先見而憐》 宋·吳芾

    君不見昔日泰山孫先生,蹭蹬窮途道未行。
    讀書有志破萬卷,置錐無地可躬耕。
    高堂親老仰甘旨,未免道路長營營。
    睢陽客舍一再過,牢落誰人如姓名。

    43 《釋奠于學和劉判官韻》 宋·吳芾

    憶昔未冠隨親庭,采芹曾挹泮水清。
    仰高先圣空有志,逮仕才能脫白丁。
    三釜及親雖可喜,抗塵不復論書史。
    舊游恍若一夢中,十載何期兩來此。

    44 《秋釋奠于學萬舍人示詩次韻以酬》 宋·虞儔

    昔年泮水忽專城,文會何妨一再盟。
    已媿簿書成俗吏,卻陳俎豆見諸生。
    一時同隊魚猶在,千載重來鶴更清。
    況有卞峰青眼舊,試登杰閣快雙明。

    45 《上后溪劉閣學》 宋·程公許

    如來藏有大經卷,無古無今無成壞,卷這可納一毫端,舒之彌綸於法界。
    眾生與佛同受持,謂有定法便虛假。
    祗園食飽洗缽坐,何曾有意一場話。

    46 《送陳大雷試太學》 宋·李昴英

    裹糧數千里,買勇萬人場。
    庚嶺琴書去,橋門姓字香。
    有司應眼具,喜氣已眉黃。
    踐履宜天相,時文況所長。

    47 《送沆赴臺州學錄》 宋·陳著

    山連霞,水半沙,十步九步神仙家。
    草初芽,樹欲花,香風二百里春華。

    48 《送陳孔晨錄鄞學任滿西歸》 宋·陳著

    思昔南墅翁,用不盡書力。
    留以裕厥子,著鞭飽諳歷。
    鄞庠多材地,糾錄迂分職。
    休休自無犯,耿耿不事激。

    49 《十一月十六日學宮對酒》 宋·仇遠

    客況冬晴足自寬,招邀春意入毫端。
    浮云蔽日俄生暝,急雨隨風故作寒。
    詩酒相尋忘爾汝,古今難必是悲歡。
    茫茫山岳蘧蘧夢,不了梅花冷眼看。

    50 《送縣學生顧立夫歲貢入京》 明·袁凱

    霰雪殊未已,山川氣方沍。
    千里向蕭條,胡為事奔赴。
    明廷策多士,歲貢有程度。
    海隅蒼生地,慎選恐違誤。

    51 《春晴獨坐次叔祖閣學韻》 宋·張镃

    {上髟下監}鬖綠柳拂垣衣,譚蜜蜂忙踏蕊歸。
    須趁一春隨意適,極知萬事轉頭非。
    添爐麝餅遮殘火,擁案塵編絕故韋。
    便當清歡忘肉味,況安淡泊少甘肥。

    52 《次韻叔祖閣學題逸村亭壁》 宋·張镃

    橋迥有牛過,村深無馬嘶。
    哨風驚客袂,膏雨慰耕犁。
    游目花通野,吟情絮著泥。
    幽坊愜虛眺,況復見新題。

    53 《五月五日寓嘉禾學宮顧東浦載酒相遇二博士偕》 宋·林景熙

    嘉禾古三輔,積水何蒼茫。
    舊游夢歷歷,況此逢端陽。
    束艾肖人形,傾葵抱天常。
    蕭蕭老逢掖,得依夫子墻。

    54 《彭學士先生所藏劉進畫魚》 明·李東陽

    魚為水族類最稠,近時畫手安成劉。
    生綃如云筆如雨,恍惚變態不可求。
    大者獨立為豪酋,小者列從分奴騶。
    翻身煦沫日弄影,一一如在空中游。

    55 《送杜時可歸太學》 宋·晁公溯

    宴安不可懷,百年能幾何。
    況今五學開,皆以禮為羅。
    既書內舍籍,天門近嵯峨。
    云胡久不歸,滯留蜀江沱。

    56 《敘趙守備學釋菜會馂》 宋·陳淳

    嘉定四年日在房,趙侯來守南清漳。
    下車百事所未遑,先務化原修泮宮。
    發帑市材鳩眾工,改偏易陋規模洪。
    大門復舊正當陽,直挹名第真仙峰。

    57 《次劉學錄梅韻》 宋·陳宓

    明珠的皪逞妍姿,倏見風前舞袖披。
    只是嚼芳酸已露,況當小雨弄黃時。

    58 《延平郡學有小閣予名之曰穹林云壑和葉教韻》 宋·陳宓

    炎空長學兩冥冥,況是清風足底生。
    賴有詩人解模寫,丹靜端的貌難成。

    59 《重九與劉學錄》 宋·陳宓

    休暇常難值,招邀愧已頻。
    暫辭霜際菊,終作雨來人。
    適意能迂訪,秋芳正錯陳。
    桂蘭供俯仰,況有拒霜新。

    60 《勸學歌》 宋·陳普

    太極肇判兩儀生,其中人為萬物靈。
    人亦天地一物耳,獨以道義超眾形。
    立為三才中宇宙,發揮天地經人倫。
    茲事初非外爍伐,毫發皆奮七尺身。

    * 關于學況的詩詞 描寫學況的詩詞 帶有學況的詩詞 包含學況的古詩詞(50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