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以臣骸骨,下從樊濯原。生雖闕親養,沒擬報私恩。
既漸夫子教,罔有不分均。何復間多取,齊言彼有親。
服勞曾是孝,那更委諸人。建已老白首,中裙滌必親。
執親之喪者,可沐浴其身。不待石祁兆,知非佩玉人。
陶公宴參佐,限極每歡余。憶與亡親約,凄然不敢逾。
酷矣杖流備,奇哉魚躍冰。能令母心司,不異已親生。
念母嗟陟豈,思親徒望云。可憐魏孝子,不比狄參軍。
一家感兒孝,不俗使親驚。盡作屏氣語,咸為納屢行。
尚自畏四知,於親豈忍欺。種藍有助者,拔去不妨奇。
進士能毋舉,偏親可忍了。紫芝亦良苦,負母入京師。
禮稱親未葬,喪服不除焉。食麥斷鹽味,悲哉四十年。
播殖為親養,家貧至假田。焉知后學者,盡喚作儒先。
羨入帝王門,揚名與立身。何如養親膳,每日得兼珍。
未須論大塊,以死息乎人。所愿學賜也,姑惟息事親。
事親良不易,戰戰復兢兢。學得如夫子,猶言丘未能。
新州在何處,有個養親人。一旦成佛去,那知昔賣薪。
親命懸醫手,敢將親命輕。為輿不辭往,重母故身迎。
虎狼不仁也,何乃謂之仁。仁之於父子,父子亦相親。
何事不驅蚊,癯然床下身。傷膚非所懼去傷親。
憶昨升堂拜,何曾有雜賓。事亡忍廢禮,不復問疏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