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存亡的詩詞(385首)

    41 《洪州客舍寄柳博士芳》 唐·薛業

    去年燕巢主人屋,今年花發路傍枝。
    年年為客不到舍,舊國存亡那得知。
    胡塵一起亂天下,何處春風無別離。

    42 《寄諸弟》 唐·韋應物

    歲暮兵戈亂京國,帛書間道訪存亡
    還信忽從天上落,唯知彼此淚千行。

    43 《送終》 唐·韋應物

    奄忽逾時節,日月獲其良。
    蕭蕭車馬悲,祖載發中堂。
    生平同此居,一旦異存亡
    斯須亦何益,終復委山岡。

    44 《話舊(亭中對兄姊話蘭陵崇賢懷真已來故事,泫然而作)》 唐·韋應物

    存亡三十載,事過悉成空。
    不惜沾衣淚,并話一宵中。

    45 《別睢陽故人》 唐·張謂

    少小客游梁,依然似故鄉。
    城池經戰陣,人物恨存亡
    夏雨桑條綠,秋風麥穗黃。
    有書無寄處,相送一沾裳。

    46 《得舍弟消息》 唐·杜甫

    亂后誰歸得,他鄉勝故鄉。
    直為心厄苦,久念與存亡
    汝書猶在壁,汝妾已辭房。
    舊犬知愁恨,垂頭傍我床。

    47 《哭臺州鄭司戶蘇少監》 唐·杜甫

    故舊誰憐我,平生鄭與蘇。
    存亡不重見,喪亂獨前途。
    豪俊何人在,文章掃地無。
    羈游萬里闊,兇問一年俱。

    48 《送陸渾主簿趙宗儒之任》 唐·姚系

    山中眇然意,此意乃平生。
    常日望鳴皋,遙對洛陽城。
    故人吏為隱,懷此若蓬瀛。
    夕氣冒巖上,晨流瀉岸明。

    49 《江上書懷》 唐·崔峒

    骨肉天涯別,江山日落時。
    淚流襟上血,發變鏡中絲。
    胡越書難到,存亡夢豈知。
    登高回首罷,形影自相隨。

    50 《哭盧貞國》 唐·孟郊

    一別難與期,存亡易寒燠。
    下馬入君門,聲悲不成哭。
    自能富才藝,當冀深榮祿。
    皇天負我賢,遺恨至兩目。
    平生嘆無子,家家親相囑。

    51 《感月悲逝者》 唐·白居易

    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
    何處曾經同望月,櫻桃樹下后堂前。

    52 《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劍匣塵埃滿,籠禽日月長。
    身從漁父笑,門任雀羅張。

    53 《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劍匣塵埃滿,籠禽日月長。
    身從漁父笑,門任雀羅張。

    54 《二年三月五日齋畢開素當食偶吟贈妻弘農郡君》 唐·白居易

    睡足肢體暢,晨起開中堂。
    初旭泛簾幕,微風拂衣裳。
    二婢扶盥櫛,雙童舁簟床。
    庭東有茂樹,其下多陰涼。

    寫水落寞

    55 《贈毛仙翁》 唐·崔郾

    存亡去住一壺中,兄事安期弟葛洪。
    甲子已過千歲鶴,儀容方稱十年童。
    心靈暗合行人數,藥力潛均造化功。
    終待此身無系累,武陵山下等黃公。

    唐詩三百首抒情

    56 《郡齋獨酌(黃州作)》 唐·杜牧

    前年鬢生雪,今年須帶霜。
    時節序鱗次,古今同雁行。
    甘英窮西海,四萬到洛陽。
    東南我所見,北可計幽荒。

    57 《郡齋獨酌(黃州作)》 唐·杜牧

    前年鬢生雪,今年須帶霜。
    時節序鱗次,古今同雁行。
    甘英窮西海,四萬到洛陽。
    東南我所見,北可計幽荒。

    58 《送從翁東川弘農尚書幕》 唐·李商隱

    昔帝回沖眷,維皇惻上仁。
    三靈迷赤氣,萬匯叫蒼旻.
    刊木方隆禹,陛陑始創殷。
    夏臺曾圮閉,汜水敢逡巡。

    59 《題白馬驛》 唐·薛逢

    晚麥芒干風似秋,旅人方作蜀門游。
    家林漸隔梁山遠,客路長依漢水流。
    滿壁存亡俱是夢,百年榮辱盡堪愁。
    胸中憤氣文難遣,強指豐碑哭武侯。

    60 《收兩京后還上都兼訪一二親故》 唐·方干

    離堂千里客,歸騎五陵人。
    路轉函關晚,煙開上苑新。
    天涯將野服,闕下見鄉親。
    問得存亡事,裁詩寄海濱。

    * 關于存亡的詩詞 描寫存亡的詩詞 帶有存亡的詩詞 包含存亡的古詩詞(38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