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子弟書的詩詞(531首)
461
《投贈太保蹇令公六首》 明·袁中道
寒北重欣借寇君,琵琶曲里奏功勛。
校書百帖高連屋,種柳千行翠入云。
魯國到門諸弟子,漁陽回席舊將軍。
太干銷盡干戈氣,閑卻袁家倚馬文。
¤
463
《送翁主學謁靖山提舉》 宋·何文季
三百年間植士林,年來零落幾青衿。
人間已厭詩書味,堂上猶聞絲竹音。
山向靜中涵易象,陽於復處見天心。
執經弟子趨函丈,祗恐門前雪意深。
464
《賀吳樵登第》 宋·黃誥
連云山下鳳凰兒,何幸今朝見白眉。
父子傳經無異說,弟兄題塔又同時。
北堂偕老椿千歲,南國聯榮桂兩枝。
青史他年書茂實,一門忠孝是鎡基。
465
《縣學秋試》 宋·呂祖平
細雨輕寒弄曉晴,紛紛鵠立擁書黌。
廣庭賸欲先耆艾,小試聊煩喚弟兄。
韞櫝此時增玉價,傳家有子勝金籝。
雞蟲得失能多少,也聽春蠶葉上聲。
466
《挽東萊先生》 宋·孟行古
道學方勤績,亨途漸致身。
蒼天傾我淚,今日喪斯人。
弟子群經富,先生一語真。
發揮馀事業,何處不書紳。
468
《送盧五方春分教端州》 宋·趙汝回
柳南矯矯蛟龍騫,古詩古文高入天。
奉試詞場三十年,柳度夜夜魁星躔。
集英殿下聽臚傳,唱在第十眾所冤。
天豈恨汝月蝕篇,罰使得吟瘴海邊。
469
《紀夢》 宋·鄭若沖
包抱乾坤一環堵,拍手千門輝藻黼。
編茅何事傍云根,川觀巖居天固予。
憶昔臥病歲壬午,夢行澗石憩衡宇。
常充達庵表其門,大楷金書爰仰睹。
470
《長安宮女行》 明·韓邦靖
長安城頭夜二鼓,力士敲門稱太府。
為道君王巡幸勢,選取嬌娥看歌舞。
應酬未得話從容,階除早已人三五。
倉皇便欲將我行,那肯相留到天曙。
473
《贈筆生施廷用》 明·虞堪
苕人藝者多藝筆,馮陸當年稱第一。
馮陸之前謾有人,良工若個當儔匹。
吳興遺老舊王孫,憶昔被詔游帝閽。
白玉堂中留補袞,馮也陸也此日其藝皆其掄。
474
《監試呈諸試官》 宋·蘇軾
我本山中人,寒苦盜寸廩。
文辭雖少作,勉強非天廩。
既得旋廢忘,懶惰今十稔。
麻衣如再著,墨水真可飲。
475
《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 宋·蘇軾
只知楚越為天涯,不知肝膽非一家。
此身如線自縈繞,左旋右轉隨繅車。
誤拋山林入朝市,平地咫尺千褒斜。
欲従稚川隱羅浮,先與靈運開永嘉。
476
《失題二首》 宋·蘇軾
山行似覺鳥聲殊,漸近神仙簡寂居。
門外長溪容凈足,山腰苦筍耿盤蔬。
喬松定有藏丹處,大石仍存拜斗余。
弟子蒼髯年八十,養生世世授遺書。
478
《寄黃龍升老》 宋·陸游
讀書萬卷裂儒衣,黃金可成棄不為。
快哉天馬不可羈,開口便呼臨濟兒。
諸方蹴蹋莫支持,吾州一老偶得之。
閉門夜付僧伽黎,明日聲價羽檄馳。
479
《燈籠》 宋·陸游
我年十六游名場,靈芝借榻棲僧廊。
鐘聲才定履聲集,弟子堂上分兩廂。
燈籠一樣薄臘紙,瑩如云母含清光。
還家欲學竟未暇,歲月已似奔車忙。
480
《送李伯珍主管西歸》 宋·楊萬里
淡墨題名冠子衿,一星州縣嘆游沉。
向來寄我南樓賦,不減古人東武吟。
幾閣文書聊韞玉,蘭臺筆札即紬金。
李家兄弟鵷鸞侶,一日雙飛入上林。
* 關于子弟書的詩詞 描寫子弟書的詩詞 帶有子弟書的詩詞 包含子弟書的古詩詞(53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