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古於文藏妙理,自然之音見微旨,唇舌齒喉母生子,清濁重輕毛發比。古者八歲方毀齒,小學師承方肄此。時及春秋循一軌,臺興亦知窺閫壘。
春風只解吹克花,靈根古木無生芽。玲瓏拳石出萬樣,碧峰千仞藏煙霞。世間百事總如此,偶然感慨還興嗟。上人本是龍門客,少小辭家來射策。
半生辛苦路漫漫,八月樵川類破酸。官事到時初覺易,人情雖后始知難。苦無私惠違情重,儉用官錢得謗寬。聞說東園墻下柳,有時顰蹙念前官。
甘香曾飲谷簾前,攜茗仍來試煮泉。更覺清風生兩腋,始知鴻漸是茶仙。
起家從吏役,寧為貪無魚。游樂廢山澤,懷歸畏簡書。文章簿領外,風采折腰馀。臥轍從茲始,為謀未覺疏。
明朝上巴江,日日峽中行。天險三峽路,峽險灘頭程。就中十二灘,新灘尤右驚。父老記往時,此地江流平。
出門疑浪游,轉眼逢杰觀。山斗路將窮,腳欹行大緩。信筇捫石根,恍若得一間。鵒谺欲上吞,渾沌疑始判。
東山未為高,坐覺魯之小。更上泰山巔,天下不勝眇。公作如是觀,所學胡可料。父兄自磨磋,師友相揉矯。
莫論楚客易悲哀,況值經秋信始回。抱影不知江上住,連宵微覺浪聲來。鏡中白發千梳雪,屋里烏皮一寸埃。若問身心調伏否,相將都是不燃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