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妙感的詩詞(252首)

    101 《別賦》 南北朝·江淹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況秦吳兮絕國,復燕宋兮千里。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
    是以行子腸斷,百感凄惻。
    風蕭蕭而異響,云漫漫而奇色。

    辭賦精選離別

    102 《仙掌銘》 唐·獨孤及

    陰陽開闔,元氣變化,泄為百川,凝為崇山,山川之作,與天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
    有若巨靈赑屃,攘臂其間,左排首陽,右拓太華,絕地軸使中裂,坼山脊為兩道,然后導河而東,俾無有害,留此巨跡于峰之巔。
    后代揭厲于玄蹤者,聆其風而駭之,或謂詼詭不經,存而不議。
    及以為學者拘其一域,則惑于余方。

    103 《詠懷八十二首》 魏晉·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抒情

    104 《綠頭鴨(次韻王伯壽)》 宋·張綱

    斂晴煙。
    桂花如水輕寒。
    宴中秋、朋簪來會,滿筵綠鬢朱顏。
    罄尊罍、興吞海量,妙歌吹、聲徹云端。

    105 《采蓮舞》 宋·史浩

    清奏當筵,治世之音安以樂。
    霞舒絳彩,玉照鉛華。
    玲瓏環佩之聲,綽約神仙之伍。
    朝回金闕,宴集瑤池。

    106 《西江月》 宋·張掄

    雪似瓊花鋪地,月如寶鑒當空。
    光輝上下兩相通。
    千古誰窺妙用。
    若悟珠生蚌腹,方知非異非同。
    陰陽相感有無中。
    恍惚已萌真種。

    107 《歸朝歡》 宋·辛棄疾

    愛。
    不數日,風雨摧敗殆盡。
    意有感,因效介庵體為賦,且以菖蒲綠名之。
    丙辰歲三月三日也

    108 《眉嫵(一名百宜嬌戲張仲遠)》 宋·姜夔

    看垂楊連苑,杜若侵沙,愁損未歸眼。
    信馬青樓去,重簾下,娉婷人妙飛燕。
    翠尊共款。
    聽艷歌、郎意先感。

    109 《賀新郎(四用韻)》 宋·劉克莊

    猶記臣之少。
    興狂時、過陳遵飲,對孫登嘯。
    歲晚登臨多感慨,但覺齊山詩妙。
    任蓉月、柳風吹照。

    110 《綺羅香》 宋·陳著

    霽曉樓臺,斜陽渡口,涼腋新聲初到。
    占斷清陰,隨意自成宮調。
    看取次、顫引薰風,想無奈、露餐清飽。
    有時如、柔裊琴絲,忽如笙咽轉嬌妙。

    111 《綺羅香》 宋·陳著

    霽曉樓臺,斜陽渡口,涼腋新聲初到。
    占斷清陰,隨意自成宮調。
    看取次、顫引薰風,想無奈、露餐清飽。
    有時如、柔裊琴絲,忽如笙咽轉嬌妙。

    112 《括賀新涼》 宋·林正大

    生長湖山曲。
    羨吳兒、呼吸湖光,飽餐山淥。
    世外不須論隱逸,誰似先生冰玉。
    自骨冷、神清無俗。

    宋詞三百首豪放愛國壯志

    113 《滿江紅》 宋·莫起炎

    法在先天,玄妙處、無言可說。
    其要在、守乎是正,靈臺瑩徹。
    太極神居黃谷內,先天炁在玄關穴。
    寂然不動感而通,憑剛烈。

    114 《慶長春(壽戴一軒)》 宋·鐵筆翁

    有酒如澠,便開懷痛飲,我歌君拍。
    世事輪云都莫問,只要顏紅鬢黑。
    鸝燕風清,鴛鴦水暖,打當生申節。
    薰風來也,幾人感戴翁德。

    115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唐·王維

    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
    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

    高中文言文書信寫景邀請友人

    116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117 《登徒子好色賦》 先秦·宋玉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為人體貌閑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
    愿王勿與出入后宮。
    "
    王以登徒子之言問宋玉。

    寫人

    118 《閑情賦》 魏晉·陶淵明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
    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
    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因并觸類,廣其辭義。
    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寫人美人

    119 《胡笳十八拍》 兩漢·蔡文姬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漢祚衰。
    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
    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

    敘事長詩感傷人生樂曲

    120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 關于妙感的詩詞 描寫妙感的詩詞 帶有妙感的詩詞 包含妙感的古詩詞(25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