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如野興的詩詞(417首)

    81 《次韻趙子野石城釣月圖》 宋·樓鑰

    石城江頭可憐月,曾照六朝清夜獵。
    古往今來知幾何,長江袞袞蕭蕭葉。
    謫仙去后詩盟寒,王孫詩瘦清欒欒。
    詩情浩蕩坐無奈,扁舟笑把磻溪竿。

    82 《田舍雜興懷長兄四首》 宋·廖行之

    不到田家又夏初,試從野老訪耕鋤。
    稻畦高下水皆足,天意雨晴時自如。
    學稼我猶慙孔子,問津君且向長沮。
    宦游何似團欒好,更念懷歸畏簡書。

    83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錢塘十七日舟中雜興》 宋·汪莘

    莘野磻溪亦偶然,每逢耕釣憶前賢。
    春風秋月閑來往,只付時人一醉眠。

    84 《雨中同官游野園》 宋·曹彥約

    忙了三年乍得閑,便乘風雨看溪山。
    可憐過眼事多少,都不關心春往還。
    老至但驚霜上鬢,興來聊復酒開顏。
    如今便作游人喚,更欲徜徉紫翠間。

    85 《薛道祖荼醾詩帖贊》 宋·岳珂

    夾路濃陰野興長,荼醾想見競年芳。
    至今四月花如雪,猶帶河東翰墨香。

    86 《山行漫興》 宋·方岳

    野性惟便水竹居,老來自覺轉迂疏。
    圖書四壁飯不足,煙雨一犁春有余。
    紙上古人俱已矣,山中今我定何如。
    春風獨立鳥聲碎,不是言詩亦起予。

    87 《漫興》 宋·胡仲弓

    大笑出塵間,吟謝得暫閒。
    解衣臨水閣,倚杖看云山。
    歸鳥聲如市,騎牛歌更蠻。
    明邊一點墨,元是野僧遠。

    88 《送友游淮》 宋·黎廷瑞

    君行不少住,明日是清明。
    驛路垂楊暗,淮河新水平。
    天晴紆野興,地逈暢離情。
    故友如相問,深山戴笠耕。

    89 《送胡伯量》 宋·劉宰

    我本山澤人,飄然如野鶴。
    夫君九皋來,氣類頗相若。
    相逢宿不再,別去天一角。
    君從浮丘游,度世得良藥。

    90 《與李叔夔錢子云同游興教寺約齊都巡》 宋·劉黻

    古寺壞壁存菩提,又有達磨蒼龍如。
    我來問訊若舊積,宇宙中間真蘧廬。
    朋儕邂逅誰親疏,秋風相對一笑醵。
    杯行草草復徐徐,山僧野樸談古初。

    91 《早食鐵佛寺》 宋·孔武仲

    破壁題名滿,往還如置郵。
    山河萬里道,車馬片時休。
    白日初騰曉,涼蟬已喚秋。
    便添山野興,咫尺帝王州。

    92 《遂安縣興學和詹本仁見贈詩》 宋·孫應時

    萬物野馬相追奔,百年夢境更起仆。
    是中諸妄要掃刮,努力良心自成就。
    舞雩春風沂水側,當日群公切磋究。
    大途九軌自可識,廣居安宅寧當僦。

    93 《寄練子安教授》 宋·楊時

    憶昨吾子客上都,我獨奔走天南隅。
    各年未壯已多累,誤投世網身攣拘。
    飄零今日偶相值,乃復咫尺不得與子俱。
    人生委質金在爐,大冶鼓鑄誰號呼。

    94 《仆坐釣磯季野弟寄詩來因次韻》 宋·喻良能

    湖岸柳根半欹側,柳邊仍有陂陀石。
    不因斧鑿成漁磯,燕坐未妨鉤餌垂。
    磬湖寧待他山錯,白波分影涵翠幄。
    翠幄陰中千結藤,對面好山羅畫屏。

    95 《紹興以后蠟祭四十二首》 隋代·佚名

    維后之功,配天其大。
    祀而稷之,萬世如在。
    黃冠野服,駿奔皇皇。
    自古有年,神其降康。

    96 《紹興以后蠟祭四十二首》 隋代·佚名

    維后之功,配天其大。
    祀而稷之,萬世如在。
    黃冠野服,駿奔皇皇。
    自古有年,神其降康。

    97 《北征》 唐·杜甫

    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
    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
    維時遭艱虞,朝野少暇日。
    顧慚恩私被,詔許歸蓬蓽。

    戰爭憂國憂民

    98 《隆中對》 魏晉·陳壽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

    初中文言文贊美寫人

    99 《北征》 唐·杜甫

    北歸至鳳翔,墨制放往鄜州作。
    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
    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
    維時遭艱虞,朝野少暇日。

    敘事長詩戰爭憂國憂民愛國

    100 《凌虛臺記》 宋·蘇軾

    國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飲食與山接也。
    四方之山,莫高于終南;而都邑之麗山者,莫近于扶風。
    以至近求最高,其勢必得。
    而太守之居,未嘗知有山焉。

    古文觀止敘事抒懷

    * 關于如野興的詩詞 描寫如野興的詩詞 帶有如野興的詩詞 包含如野興的古詩詞(41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