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如火的詩詞(2386首)

    81 《賦得南山行送馮中允之辛谷冶按獄》 宋·王禹偁

    商山三月花如火,草樹青蔥雨初過。
    柳條漸軟蝶雙飛,桑葉尚多蠶一臥。
    薄情野水流不回,無力春云慵欲墮。
    團團榆莢是誰拋,漠漠游絲向人嚲。

    82 《答王簿正叔》 宋·王令

    當年論友笑常情,誰使風波忽沸騰。
    自有赤心包白日,竟無綺語敵青蠅。
    重來赭面還如火,自許清誠卒似冰。
    反覆來篇卻堪嘆,待將遺恨寄朱繩。

    83 《大熱》 宋·文同

    大熱早復暮,幽居如火圍。
    更無風稍快,只有汗頻揮。
    袒露憂生客,沾濡怕熟衣。
    何當生兩翼,直近廣寒飛。

    84 《梁景和》 宋·文同

    隋氏廷中列百官,幾人風節動朝端。
    越公事勢炎如火,獨有梁毗會忍寒。

    85 《云游歌》 宋·白玉蟾

    嘗記得洞庭一夜雨,無蓑無笠處。
    偎傍茅檐待天明,村翁不許檐頭住。
    又記得武林七日雪,衣衫破又裂。
    不是白玉蟾,教他凍得皮迸血,

    86 《觀春秋吟》 宋·邵雍

    堂堂王室寄空名,天下無時不戰爭。
    滅國伐人雖恐后,尋盟報役未嘗寧。
    晉齊命令炎如火,文武資基冷似冰。
    唯有感麟心一片,萬年千載若丹青。

    87 《梁大壯大觀舞歌 大壯舞歌》 南北朝·沈約

    高高在上。
    實愛斯人。
    眷求圣德。
    大拯彝倫。

    88 《答吳和二絕》 宋·蘇轍

    三間浰水小茅屋,不比麻田新草堂。
    門我秋來氣如火,此間何事得安康。

    89 《送吳都曹還蕪湖》 宋·張舜民

    柳嶺相從歲屢遷,南湖同泛又經年。
    齋前怪石曾為枕,門外長楊憶系船。
    白酒一壺賢圣樂,古書千卷弟兄傳。
    九衢塵土忙如火,握手相看思黯然。

    90 《苦熱》 宋·黃公度

    玉井晨不冷,茅檐午欲焚。
    月搖看畫箑,榴吐認紅裙。
    迥野都如火,奇峰空自云。
    衣巾負芒刺,曝背有人耘。

    91 《送趙彥修》 宋·李呂

    六月紅塵如火烈,朝來一雨炎威歇。
    漸看蘋末起涼颸,推上冰輪作清絕。
    王孫叱馭欲何之,直向銓曹射佳闕。
    天生良才必有用,豈應付與咐等埒。

    92 《促促詞》 宋·吳泳

    促促復促促,急柱危弦無好曲。
    樂日常少苦日多,男耕女桑長不足。
    麥方在場綃在軸,里正登門田吏趣。
    東鄰女兒當窗看,西家阿{上彌下女}闌道哭。

    93 《休歇歌》 宋·張繼先

    休休休歇歇,休休歇歇無分別。
    千般要妙萬般玄,只是教人各休歇。
    既能休,復能歇,一切情緣皆斷絕。

    94 《早行五首》 宋·吳芾

    此地惟多古樹林,路傍處處足清陰。
    行人九夏熱如火,到此清風忽滿襟。

    95 《凈光松風閣》 宋·葉適

    城中云日如火催,凈光行食聲轉雷。
    不知何處白蘋起,便有滿坐清風來。
    莫言作樓非急務,翁當運斤兒執鋸。
    待得三間著此風,病叟扶攜上樓去。

    96 《再和》 宋·魏了翁

    芹宮日晚守祠齋,爭見花如火齊堆。
    不復少年黃犢健,任令急景白駒催。
    繁紅才伴木栗留至,眾綠又驚鶗鴃來。
    到會意時須命酒,莫論花謝與花長。

    97 《贈江心寺欽上人》 宋·徐照

    客至啟幽戶,筍鞋霆曲廊。
    潮侵坐禪石,雨潤讀經香。
    古硯傳人遠,新篁遠塔長。
    城中如火熱,此地獨清涼。

    98 《遣心四首》 宋·蘇泂

    秋旸如火灼肌膚,世念功名一點無。
    晚洞龍歸帶飛雨,臥看檐溜落階除。

    99 《次韻瀹留避地有憶欲歸因用前韻示之》 宋·陳著

    離亂身命危,煩惱頭發折。
    我兒在山南,百書饒苦舌。
    誰知我憶兒,如火煅心鐵。
    人生恩愛海,各自憐骨血。

    100 《入京到西渡》 宋·陳著

    昨宵北渡今西渡,系是離家第二宵。
    詩伴風流勤犯驛,櫂郎醉飽健迎潮。
    丈亭浦上鄰州接,筆架峰迷故里遙。
    得意歸來期可數,榴花如火照高標。

    * 關于如火的詩詞 描寫如火的詩詞 帶有如火的詩詞 包含如火的古詩詞(238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