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如是觀的詩詞(827首)
661
《浮碇岡》 宋·傅烈
洪水未必能流山,別島安得居人間。
扶桑夜半光吐焰,銅龍白晝飛塵寰。
初聞其事驚且異,傳言豈或流千蠻。
試將圖牒為考訂,山中記載皆班班。
662
《定泉井》 宋·高頤
方師鑿破天地髓,碧龍吹出冰霜寒。
一泓清澄絕泥滓,萬竅號勛無波瀾。
倒海翻江俱是幻,貯風留月得真觀。
我來酌飲冷徹骨,飄飄此身在霄漢。
663
《題三易備遺》 宋·葛寅炎
誰鑿混沌竅,龍馬出澄淵。
篤生羲文圣,立極先后天。
三三羑所演,兩兩山之連。
不假人安排,自有天渾全。
664
《游臺感興古風》 宋·李師圣
梵書五頂清涼府,冬冰夏雪風炎暑。
我來七月秋正寒,何況蕭蕭巖谷雨。
偶爾云開煦氣生,溶溶滿目煙光聚。
真容古基鷲峰寺,高山之麓雄今古。
665
《天柱雉兒行》 宋·利書記
當年江上揚風舲,淮山望極排空青。
今登天柱賞潛皖,元是吾家翡翠屏。
禪業一室因棲寄,選勝尋幽產真偽。
虛廊揩蘚讀殘碑,三百年前刊異事。
667
《題海慧寺畫水壁》 宋·釋德葵
君不見昔人十日畫一水,摩挲洼窿隨手起。
若非胸次吞江湖,安得波瀾來筆底。
我來蕭寺觀奇蹤,壁間隱隱騰蛟龍。
初疑乘風馭弱水,恍然坐我蓬萊宮。
668
《贈宋小著》 宋·四錫
紫皇御天方視事,將擇靈官補仙吏。
金波古殿寒星簾,虹節蜺旌觀就試。
白皙仙人皆雪衣,衣冠森列蟾蜍墀。
寶盤初賜紅霞饌,斗魁挹酒空淋漓。
669
《和答劉習之見贈》 宋·王文孫
先天奧學果何傅,造化機緘存闔闢。
精微惝恍入神范,天地謂可俄而測。
奧從二畫抉秘蘊,乾元庶物因首出。
陽推陰蕩六子成,致用坎離為月日。
670
《龍潭禱雨紀事》 宋·楊幼輿
戴星躡履謁靈祠,俯瞰龍宮映綠漪。
鏡樣清潭三百尺,峰巒環繞聳蒼碧。
道旁野老忽長噓,昔也原為安民居。
嫂笑小姑借梳掠,插梳橫耳走送卻。
671
《游石窗》 宋·趙汝績
玉妃箋天收雪權,東皇領春行人寰。
恍如身在五云表,游到海上神仙山。
翠鳳婀娜竹夾道,蒼龍偃蹇松當關。
壽藤絡崖半青白,文蘚繡徑全斕斑。
672
《上曹大夫》 宋·鄭俠
客從南英到揭陽,十有五年困長道。
囊資空竭奴仆愁,氣象塵埃顏貌老。
天矜窮悴幸有緣,太守曹公看客好。
孤舟薄艤即趨門,一笑相迎見懷抱。
673
《玄潭古劍歌》 明·蘇伯衡
扁舟昔向玄潭過,聞有古劍留巖阿。
欲觀躊躇復不敢,只恐開匣踴躍翻滄波。
此時解后都城里,玉質珠輝那得比。
玄靈外護朱草莖,赤日天中涌湖水。
676
《贈袁陟》 宋·蘇軾
是身如虛空,萬物皆我儲。
胡為強分別。
百金買田廬。
不見袁夫子,神馬載尻輿。
677
《藏春塢三首?此詩之第三首為陸龜蒙作?》 宋·蘇軾
退之身外無窮事,子美生前有盡花。
更有多情君未識,不隨柳絮落人家。
莫尋群玉峰頭路,莫看玄都觀里花。
但解閉門留我住,主人休問是誰家。
朱閣前頭露井多,碧桃枝下美人過。
寒泉未必能如此,奈有銀床素綆何。
678
《牛口見月》 宋·蘇軾
掩窗寂已睡,月腳垂孤光。
披衣起周覽,飛露灑我裳。
山川同一色,浩若涉大荒。
幽懷耿不寐,四顧獨彷徨。
679
《贈月長老》 宋·蘇軾
天形倚一笠,地水轉兩輪。
五霸之所運,毫端棲一塵。
功名半幅紙,兒女浪苦辛。
子有折足鐺,中容五合陳。
680
《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八首(并引)》 宋·蘇軾
蘇州定慧長老守欽,使其徒卓契順來惠州,問予安否,且寄《擬寒山十頌》。
語有璨、忍之通,而詩無島、可之寒,吾甚嘉之,為和八首。
左角看破楚,南柯聞長滕。
鉤簾歸乳燕,穴紙出癡蠅。
* 關于如是觀的詩詞 描寫如是觀的詩詞 帶有如是觀的詩詞 包含如是觀的古詩詞(82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