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失第的詩詞(247首)

    41 《京城第二十》 宋·文天祥

    當寧陷玉座,兩宮棄紫微。
    北城悲笳發,失涕萬人揮。

    42 《滬州大將第四》 宋·文天祥

    西南失大將,帶甲滿天地。
    高人憂祝胎,感嘆亦歔欷。

    43 《鞏宣使信第一百一十四》 宋·文天祥

    壯士血相視,斯人已云亡。
    哀哀失木狖,夜深經戰場。

    44 《送何萬下第歸蜀二首》 宋·司馬光

    失意流年老,殘春對夕陽。
    可堪臨遠道,更復舉離觴。
    花柳已蕭索,云山復渺茫。
    西風如有意,意信勿相忘。

    45 《亨杞下第作詩示之》 宋·司馬光

    清白君家舊,文章時態新。
    何妨偶蹉跌,未必遂沉淪。
    莫嘆科名晚,惟憂道誼貧。
    進修專在已,得失盡由人。
    孝友亦為政,簞瓢足養親。
    那將少年淚,容易輒傷春。

    46 《送王平甫下第》 宋·歐陽修

    歸袂搖搖心浩然,曉船鳴鼓轉風灘。
    朝廷失士有司恥,貧賤不憂君子難。
    執手聊須為醉別,還家何以慰親懽。
    自◇知子不能薦,白首胡為侍從官。

    47 《送廖八下第歸衡山》 宋·歐陽修

    曾作關中客,嘗窺百二疆。
    自言秦隴水,能斷楚人腸。
    失意倦京國,羇愁成鬢霜。
    何如伴征鴈,日日向衡陽。

    48 《失調名》 宋·無名氏

    有個秀才姓汪。
    住在祁門下鄉。
    行第排來四八,做盡萬千趨鏘。

    49 《失調名》 宋·無名氏

    清歌疊鼓連催促,這里不讓第三頭。

    50 《送湯延賞秀才下第歸》 宋·梅堯臣

    參差綠柳上,撩亂黃鸚飛。
    失意暫時屈,獨嗟千里歸。
    淮船行欲馳,江鮆去應肥。
    謝朓吾鄉守,欣欣見彩衣。

    51 《外兄施伯侃下第赴并門叔父招》 宋·梅堯臣

    共是干時者,同為失意人。
    言趨太原召,如忍宛陵親。
    笳鼓聽臨塞,琴書未離身。
    別君無斗酒,當識士安貧。

    52 《送劉定賢良下第赴廣陵令》 宋·梅堯臣

    劉蕡不登科,眾口誦其策。
    得者為之差,聞者為之惜。
    摧藏一時屈,論議千古白。
    至今簡篇中,一字不敢易。

    53 《題六二第詩卷》 宋·劉克莊

    萬卷胸中融化成,卻憐郊島太寒生。
    霜蹄歷塊駿無匹,赤子探珠龍失驚。
    警句宜為康樂弟,癡年謬作季方兄。
    此詩異日君牢記,后有鐘嶸不改評。

    54 《鳳孫余第六孫也早慧忽夭追悼一首》 宋·劉克莊

    竟失鹓雛種,難求扁鵲醫。
    兩行樗叟淚,一本杏殤書。
    抱去常回顧,呼來尚挽髭。
    案頭莊列子,哀至掩還披。

    55 《贈周伯玉下第》 宋·王令

    京塵漠無聊,客書聞報罷。
    拔身眾人後,載水千里下。
    微裝困無余,歸馬劇連跨。
    邈無失時嘆,抗舉與俗謝。

    56 《送人下第歸吳》 宋·寇準

    鶯老計還失,負書歸故鄉。
    杏園無近路,澤國有高堂。
    白鳥迷幽浦,寒猿叫夕陽。
    離懷休墮淚,春草正茫茫。

    57 《妹婿黃補下第歸鄉》 宋·楊億

    家風早占無雙譽,鄉薦曾居第一流。
    昆嶺本期爭片玉,皰刀誰料失全牛。
    風塵不住梁王苑,煙水還依楚客舟。
    應負男兒四方志,故園歸去莫淹留。

    58 《元道宗下第東游》 宋·楊億

    舉宗文雅孰能陪,須信菰薦出美才。
    失憶不勞悲玉璞,投知應得上金臺。
    曉離村店侵殘月,盡歇津亭避疾雷。
    東道諸侯多重士,融樽處處為君開。

    59 《章群下第東歸》 宋·楊億

    卓犖修詞有古風,計偕西上劇飄蓬。
    梁園失意三春月,閩嶺思歸一畝宮。
    且喜還家儀舌在,莫嗟為客趙囊空。
    九天下詔崇儒術,好絕韋編待至公。

    60 《送宋鈞秀才落第還鄉》 宋·韓維

    漆雕不肯仕,仲尼悅其然。
    乃知君子學,躁進非所先。
    去圣邈千載,茲風復誰傳。
    趨營不自反,廉恥一以捐。

    * 關于失第的詩詞 描寫失第的詩詞 帶有失第的詩詞 包含失第的古詩詞(24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