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紀增年福未涯,三公歸第寵頻加。達逢雨木官雖怕,賢值辰年夢已嗟。中祀牲牢開祖道,太常鐃吹送靈車。傷心前月登門后,臨別殷勤貺手華。
近來不貴蜀吳茶,為有東溪早露芽。二月制成輸御府,經時猶未到人家。太官供罷頒三吏,東合開時詠九華。從此閩鄉益珍尚,佳章奇品兩相夸。
授律勛庸盛,居中鼎鼐和。佐時調四氣,盡力凈三河。忽訪天京兆,空傳漢伏波。今朝麟閣上,偏軫圣情多。
吾愛白樂天,逸才生自然。誰謂辭翰器,乃是經綸賢。欻從浮艷詩,作得典誥篇。立身百行足,為文六藝全。
欲詢往事奈無言,六十年來托此根。香暖幾飄袁虎扇,格高長對孔融樽。曾憂世亂陰難合,且喜春殘色上存。莫背闌干便相笑,與君俱受主人恩。
女子
禁省繁華地,含芳自一時。雪英開復落,紅藥植還移。靜想分今昔,頻吟嘆盛衰。多情共如此,爭免鬢成絲。
舊眷終無替,流光自足悲。攀條感花萼,和曲許塤篪。前會成春夢,何人更己知。緣情聊借喻,爭敢道言詩。
思歸壯志
靜對含章樹,閑思共有時。香隨荀令在,根異武昌移。物性雖搖落,人心豈變衰。唱酬勝笛曲,來往韻朱絲。
重嘆梅花落,非關塞笛悲。論文叨接萼,末曲愧吹篪。枝逐清風動,香因白雪知。陶鈞敷左悌,更賦邵公詩。
冬天離別
樂天歌詠有遺編,留在東林伴白蓮。百尺典墳隨喪亂,一家風雅獨完全。常聞荊渚通侯論,果遂吳都使者傳。仰賀斯文歸朗鑒,永資聲政入薰弦。
暮雨收塵馬,薰風起籜龍。夜涼人鎖武成宮。卻憶親旁、壽餅薦油蔥。誰錫詩人類,應晞穎谷封。兒行雖遠母心通。觸撥今宵、夢逐彩云東。
叔子祠荒歲已深,異時賢守重登臨。峴山岑寂瞻風概,漢水靈長想德音。奉詔始聞新締茸,有知那復嘆湮沈。又刊翠琰留南夏,先后功名照古今。
天花六出瑞午林,公溥明通造化心。農望豐年知兆朕,物涵生意總懷任。兔圍奕奕夸圭璧,薇戍霏霏詠昔今。驚重老枝長玉立,主張陽類杜群陰。
底用封書禱梵林,瑞霙先臘感由心。豫知農畝宜禾稼,復喜邊儲足輦任。民樂齊宮夸往昔,捷歌周戍屬斯今。燮調妙造推元老,治象陽明無伏陰。
紅塵憧擾不知年,一望西湖思豁然。上下層樓涵倒影,聯翩飛鳥沒寒煙。未須梅萼催詩興,好藉嵐光作畫箋。安得扁舟去招隱,蓬窗相對聽鳴泉。
羊公千載得清吟,芳跡雖遙契昔心。更與峴山為故事,凜然風格照來今。
三陟槐庭二將壇,冊書文武載動賢。辭榮尚峻經邦秩,養素方臨釣渭年。清會別開金谷墅,新吟多雜蕊珠篇。驚姜今日增華耀,海內簪紳共祝延。
浪中鼞鞳雨聲寒,孤夢初回燭半殘。甲子一周胡未滅,關山還帶淚痕看。
雨打孤篷酒漸消,昏燈與我共無聊。功名本是無憑事,不及寒江日兩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