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天與人的詩詞(6794首)

    61 《梅花引·為人福》 元·王哲

    為人福,生中國。
    衣飯陰公注定祿。
    命中無,少嗟噓。
    天與之貧,不得富安居。
    尋思人似草頭露。
    爭奈朝不保暮。
    莫剛求。
    莫剛求。
    假使強圖,入手卻還休。

    62 《石齊逸詩遺墨冊閩人林研忱乞題》 近代·陳三立

    文山晚有吟嘯集,盡出拘囚及絕粒。
    嗟公此卷與之同,天挺人豪肺腸一。
    婺源兵敗誓九死,延喘從客仍把筆。
    八十二章追詠懷,書勢官奴句晞發。

    63 《禪人求贊四首》 宋·釋宗杲

    鄒搜斂似天烝棗,輕輕觸著便煩惱。
    身著如來三事衣,口中謗佛法僧寶。
    從來纖芥不與人,一毫不就他人討。
    驀然合眼入黃泉,定須聒噪閻羅老。

    64 《虞美人》 宋·晏幾道

    閑敲玉鐙隋堤路。
    一笑開朱戶。
    素云凝淡月嬋娟。
    門外鴨頭春水、木蘭船。
    吹花拾蕊嬉游慣。
    天與相逢晚。
    一聲長笛倚樓時。
    應恨不題紅葉、寄相思。

    65 《賀圣朝(送天與)》 宋·韓元吉

    斜陽只向花梢駐。
    似愁君西去。
    清歌也便做陽關,更朝來風雨。
    佳人莫道,一杯須近,總眉峰偷聚。
    明年歸詔上鸞臺,記別離難處。

    宋詞精選詠物托志

    66 《鷓鴣天(丁已除夕)》 宋·趙師俠

    爆竹聲中歲又除。
    頓回和氣滿寰區。
    春見解綠江南樹,不與人間染白須。
    殘蠟燭,舊桃符。
    寧辭末后飲屠蘇。
    歸歟幸有園林勝,次第花開可自娛。

    67 《贈羽人何授》 宋·趙汝湜

    秋水為神玉為骨,片云出洞游虛碧。
    竚看他年鶴駕歸,顯彼青天與白日。

    68 《綠野亭》 宋·鄭伯玉

    二月池邊景色好,天與人意相恰融。
    鵝毛絮輕颺晴日,鴨頭波暖搖青空。
    幽鳥間關變新哢,高花亂旋飛斜紅。
    樽前忽爾感時節,酌酒醉倒酬東風。

    69 《恭題靈羊圖》 明·謝承舉

    塞上春深草初綠,黃河套邊堪放牧。
    何來羌羚攜乳畜,旁有韓盧將搏逐。
    群羚不奔且不驚,?車無影鸞無聲。
    持旄已歸蘇子卿,挾冊未見黃初平。

    70 《天氣作雪戲作》 宋·陸游

    八十又過二,與人風馬牛。
    深知老當逸,熟謂死方休。
    細衲兜羅襪,奇溫吉貝裘。
    閉門薪炭足,雪夜可無憂。

    71 《與人約訪林處士阻雨因寄》 宋·范仲淹

    閑約諸公扣隱扃,江天風雨忽飄零。
    方憐春滿王孫草,可忍云遮處士星。
    蕙帳未容登末席,蘭舟無賴寄前汀。
    湖山早晚逢晴齊,重待尋仙入翠屏。

    72 《沁園春·法從西清》 宋·無名氏

    法從西清,雅志山東,超然燕怡。
    笑洛城盧老,貧來屋破,花溪杜叟,雨里床移。
    晚乃經營,歡言結架,夭矯晴虹朝已躋。
    開山了,一燈燈相續,第一宗師。

    73 《十七日夜月色尤佳與韋去非東亭小酌》 宋·馮時行

    秋來瑤海浴嬋娟,天上人間又一年。
    有酒何妨三夜看,無云尚見九分圓。
    樓臺迥憶仙游眼,村落遙思禁曙煙。
    半柄銜山風露冷,歸來清絕不成眠。

    74 《雪中寄黎才翁》 宋·胡寅

    寒日已無暉。
    饕風更擅威。
    暝山雷虺虺,陰壑雨霏霏。
    酒綠思同酌,爐紅憶共圍。

    75 《和天慶觀瑞香花》 宋·李覯

    聞說仙花玉染紅,別留春色在壺中。
    瑤臺若見飛瓊面,不與人間夢寐同。

    76 《為陳天與大監壽》 宋·釋寶曇

    太史筆端云似畫,老從星外月如規。
    十分酷似梅花瘦,一點非關玉琯吹。
    諫草成山安用許,槐庭轉日未應遲。
    東風快便公須醉,莫問人間是幾時。

    77 《記承天寺夜游/記承天夜游》 宋·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初中文言文紀游寫景感嘆人生

    78 《湖心亭看雪》 明·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初中文言文寫雪感嘆抒懷

    79 《陳涉世家》 兩漢·司馬遷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初中文言文詠史傳記敘事

    80 《登泰山記》 清·姚鼐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
    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
    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初中文言文寫山寫景

    * 關于天與人的詩詞 描寫天與人的詩詞 帶有天與人的詩詞 包含天與人的古詩詞(679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