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大門的詩詞(57首)

    21 《己丑元旦過承天門作是日大風》 明·王佐

    淡日泊在扶桑邊,四山浮云來蔽天。
    本是陽和變殺氣,發出燥土如云煙。
    吾皇神圣來赫怒,諸公飽飯日晏然。
    去年五月南海翻,九月三邊烽火連。

    22 《大明門候駕》 明·袁袠

    虎旅驅中道,鉤陳警六飛。
    圜丘群望畢,宣室受釐歸。
    旭日迎芝蓋,晴云拂羽旂。
    笙歌前路擁,拜舞接光輝。

    23 《賦得河橋草色送高大歸龍門》 明·周玄

    江頭微暄冰始開,河橋一夜春風來。
    傷心宛似叢臺下,青青草色青如苔。
    二月三月青門道,積素浮光不堪掃。
    酒幔煙中望卻無,釣磯水畔看還好。

    24 《賜大學士楊一清詩 攔門勸酒》 明·朱厚照

    歡飲醺醺出相門,勞卿再四勸金尊。
    南征已定旋師旅,去暴除殘第一人。

    25 《殘句門大要容千駟入》 宋·蘇軾

    門大要容千駟入,堂深不覺百男歡。

    26 《次韻劉韶美大風雨壞門屋》 宋·范成大

    云煙揮翰墨池翻,緗縹如山晝掩關。
    已許六丁收散落,只愁雷電費墻藩。

    27 《後陵永慶院在大西門外不及一里蓋王建墓也有》 宋·陸游

    陵闕凄涼俯舊邦,恨流袞袞似長江。
    穿殘已嘆金鳧盡,缺落空余石馬雙。
    攫飯饑烏占寺鼓,避人飛鼠上經幢。
    阿和乳臭崇韜耄,堪笑昏童束手降。

    28 《正月二十八日大雪過若耶溪至云門山中》 宋·陸游

    山中看雪醉騎驢,清賞真成十載無。
    高壓孤峰增峭絕,斜傾叢竹失枝梧。
    松肪火暖眠僧榻,芋糝羹香擁地爐。
    病骨雖臞猶健在,未應遽作臥游圖。

    29 《正月二日晨出大東門是日府公宴移忠院》 宋·陸游

    成都春事早,開歲已暄妍。
    爁尾傳杯後,遨頭出郭前。
    爭門金騕褭,滿野繡輜軿。
    白發花邊醉,何妨似少年。

    30 《連日大雨門外湖水渺然》 宋·陸游

    趁朝把笏著烏鞞,不似歸來買短蓑。
    尚鄙朱公養魚術,肯為甯戚飯牛歌?逢時有命求何益?觸事無心得最多。
    樂處卻嫌兒輩覺,出門十步即煙波。

    31 《大寒出江陵西門》 宋·陸游

    平明羸馬出西門,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沖風驚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溫。
    紛紛狐兔投深莽,點點牛羊散遠村。
    不為山川多感慨,歲窮游子自消魂。

    32 《清明日欲宿石門,未到而風雨大作,泊靈星小》 宋·楊萬里

    風雨來從海外天,靈星海里泊樓船。
    坐吟苦句斟愁酒,也是清明過一年。

    33 《清明日欲宿石門,未到而風雨大作,泊靈星小》 宋·楊萬里

    峽山前夕石間行,泊得船時破膽驚。
    驚到今宵已無膽,聽風聽浪到天明。

    34 《清明日欲宿石門,未到而風雨大作,泊靈星小》 宋·楊萬里

    石門欲到更無疑,隔海風濤未可期。
    到得石門非不好,只愁未到石門時。

    35 《清明日欲宿石門,未到而風雨大作,泊靈星小》 宋·楊萬里

    一生行路竟如何?樂事還稀苦事多。
    知是風波欺客子,不知客子犯風波。

    36 《清明日欲宿石門,未到而風雨大作,泊靈星小》 宋·楊萬里

    波濤端不為君休,風雨何曾管客愁。
    自古詩人磨不倒,一樽大笑謝陽侯。

    37 《清明日欲宿石門,未到而風雨大作,泊靈星小》 宋·楊萬里

    石門未到未為遲,小泊靈星也自奇。
    此去五羊三十里,明朝還有到城時。

    38 《登龍門縣樓與知宰劉大著將話別因有題紀》 宋·魏野

    名士為官處,登樓景好題。
    縣城蠶市鬧,村墅鵲巢低。
    日暖園蔬嫩,煙晴垅麥齊。
    長宜同此望,那忍話分攜。

    39 《和薛察院同龍門知縣劉大著洎數公禹廟留題》 宋·魏野

    七人廟下立徘徊,相顧閑心幾欲摧。
    落日堪傷四散去,再來難得一齊來。

    40 《和河中孫諫議見送同薛田察院之龍門謁劉燁大》 宋·魏野

    閑憶披云輟臥云,盡驚獬豸鹿同群。
    舜耕山下辭廉使,禹鑿門前謁宰君。
    莫訝樓臺拋接武,卻愁泉石動移文。
    花時離別尤堪惜,頭白三分欲二分。

    * 關于大門的詩詞 描寫大門的詩詞 帶有大門的詩詞 包含大門的古詩詞(5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