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大計的詩詞(887首)

    581 《西岡僦居》 宋·文同

    出官在秦蜀,始末凡十年。
    所治得公宇,靡不完且堅。
    中堂與挾廊,角翼相鉤聯。
    領屬僅十口,出處皆安便。

    582 《子駿運使八詠堂·寶峰亭》 宋·文同

    嘉陵抱江回,平衍出橫澨。
    中間筑雄壘,獨據兩川會。
    行臺敞嚴府,磊砢北城外。
    潭潭走群楹,直上巒嶺背。

    583 《同叔易于觀我齋分韻得自字》 宋·陳與義

    小草浪出山,大隱乃居市。
    功名一畫餅,甚矣癡兒計。
    傾身犯火宅,顧自以為戲。
    汗顏逢冰子,更復問奚自。

    584 《臘月二十五夜》 宋·洪咨夔

    炙玉懷雪貍,膾銀憶冰鱭。
    異哉山澤荒,坐我窮鬼崇。
    兒頭似耶白,相對玩殘歲。
    爐寒灰熒熒,檠涸燈翳翳。

    585 《次韻臨安趙丞讀紹運圖》 宋·洪咨夔

    燧農以前疑傳疑,理耶亂耶難盡知。
    唐虞三代號極治,說著已是令人悲。
    古來神器付有德,人心天命何容私。
    使朱與均不豚犬,亦家天下如啟時。

    586 《送丘都承》 宋·洪咨夔

    藝祖立鰲極,腹心趙書記。
    披圖指幽燕,翰死誰可繼。
    異時拾空城,中國坐自弊。
    伊吾紛抵掌,須作根本計。

    587 《參政李公以勤謹和緩勵后學江憲益以公廉忠信》 宋·洪咨夔

    百一聚一車,百行根一誠。
    反身物皆備,動與誠俱行。
    勤如轂下轉,謹如軾前橫。
    和緩以將之,轡舞錫鸞鳴。

    588 《贈陳高士琴歌》 宋·白玉蟾

    昨夜西風起白蘋,從前湖海幾酸辛。
    感今懷古無限事,拄頰閑思一愴神。
    瓊窟先生鼓玉琴,一調一弄符我心。
    屈平宋玉不可挽,西風黃葉為知音。

    589 《和黃介夫憶竹》 宋·蔡襄

    君家有美竹,繞廬千百個。
    種時意慮深,別后年華過。
    顏色日益新,根本久已播。
    石間鳴溜去,煙外哀禽和。

    590 《過皇甫侍郎》 宋·蔡襄

    丈人幾八十,歲晚益窮經。
    陰陽判九六,天地環丙丁。
    初若發泉穴,漸已澄滄溟。
    所寶非世有,愿充天子庭。

    591 《送許寺丞知古田縣》 宋·蔡襄

    大雪擁都門,子行亦良苦。
    予貧乏觴豆,子車誰為祖。
    少止聽我言,於子不無補。
    于今方用兵,連年戍羌虜。

    592 《偶得吟》 宋·邵雍

    集大成人不肯模,卻行何異棄金車。
    便言天下無難事,豈信人間有丈夫。
    天意須時為善計,人情安處是良圖。
    天人之際只些子,過此還同隔五湖。

    593 《隨緣吟》 宋·邵雍

    得路青霄正好沖,休貪糧稻戀深籠。
    要無為后須還樸,好自由時莫厭窮。
    百計用心終上錯,一場大夢到頭空。
    生涯澹澹隨緣過,未肯將身入彀中。

    594 《謝傅欽之學士見訪》 宋·邵雍

    長莫長于天,大莫大於地。
    天地尚有極,自馀安足計。
    世態非一朝,人情止于是。
    以至立殊功。

    595 《感遇十首次韻和黃著作魯直以將窮山海跡勝絕》 宋·晁補之

    鼓吹出西羌,光華動眉額。
    韃橐望酒泉,面有可憐色。
    念身匪兕虎,少日四方跡。
    百計等畫蛇,老大悲故國。

    596 《秋夕書懷》 宋·寇準

    官路時風漸識情,一悲前計遠愁生。
    深秋寒氣侵燈影,半夜疏林起雨聲。
    縣印終年拘吏役,煙蓑何日避浮名。
    窮通休問巢蓮骨,大抵無徒是至清。

    597 《寓居六詠》 宋·蘇轍

    大雞如人立,小雞三寸長。
    造物均付予,危冠兩昂藏。
    出欄風易倒,依草枯不僵。
    後庭花草盛,憐汝計興亡。

    598 《郭綸》 宋·蘇轍

    郭綸本蕃種,騎斗雄西戎。
    流落初無罪,因循遂龍鐘。
    嘉州已經歲,見我涕無窮。
    自言將家子,少小學彎弓。

    599 《息壤》 宋·蘇轍

    江上寒沙薄如席,一夕墳起成高丘。
    江流傾轉力不勝,左嚙右吐非自由。
    南郡城南獨何者,平地生長殊不休。
    當中屋背不盈尺,深入百丈皆石樓。

    600 《贈景福順長老二首〈并序〉》 宋·蘇轍

    轍幼侍先君,聞嘗游廬山,過圓通,見訥禪師,留連久之。
    元豐五年,以譴居高安,景福順公不遠百里惠然來訪,自言昔従訥于圓通,逮與先君游,歲月遷謝,今三十六年矣。
    二公皆吾里人,訥之化去已十一年,而順公七十四,神完氣定,聰明了達。
    對之悵然,懷想疇昔,作二篇贈之。

    * 關于大計的詩詞 描寫大計的詩詞 帶有大計的詩詞 包含大計的古詩詞(88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