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禮堂的詩詞(182首)
121
《迎享送神》 宋·馬光祖
長江兮淙淙,踞虎兮蟠龍。
秀群英兮禮樂,覽千古兮焉窮。
蹇誰留兮青溪,穆將愉兮壽宮。
思至德兮肇蒼姬,避圣嗣兮興句吳。
122
《手植檜》 宋·孔舜亮
圣人嘉異種,移對誦弦堂。
雙本無今古,千年任雪霜。
右旋符地順,在紐象乾綱。
影覆詩書府,根盤禮義鄉。
123
《歌兩淮》 宋·員興宗
君不見北風吹淮風浪黑,鐵馬千群凝一色。
當時廟論孰經濟,將相無言潛動魄。
或云南紀當何憂,今代諸葛身姓劉。
陸下喚取守淮甸,彼有勝算逾干矛。
124
《送沙德潤之焉城》 元·王冕
公昔新著進士衫,道酣氣岸清且髯。
政事堂堂史冊載,威儀肅肅民具瞻。
光風回春靄芳草,剩水殘山振枯槁。
至今吾鄉諸父老,去思劇口談公好。
125
《酬安秘丞見贈長歌》 宋·王禹偁
我聞進士登科換凡骨,信知不是風塵物。
貢籍由來數百年,直疑空卻神仙窟。
其間最貴龍虎榜,乘時得路為卿相。
一從巢寇犯闕來,梁氏禮闈還草創。
126
《春草軒》 元·楊維楨
草生西堂下,沱水含清漪。
皓發在堂上,游子今已歸。
大兒佩紫綬,小兒著緋衣。
嚴君親受禮,慈母舊斷機。
春草承雨露,惟恐朝日晞。
愿持此日意,永報一春暉。
128
《覽古五首》 宋·方回
六經樂故亡,三禮復不完。
名數頗舛刺,或亦疑同官。
易詩書春秋,論孟庸學篇。
彌縫救破斷,誰實心斯傳。
129
《和史魏公燔黃》 宋·釋寶曇
東城十月天未霜,小輿初學江濫觴。
出門千乘波低昂,酒壚廚傳公為航。
潛魚出聽笑語香,月明夜避燈燭光。
羲和催日升扶桑,擊鼓駭駭旗央央。
132
《軍中冬燕》 唐·韋應物
滄海已云晏,皇恩猶念勤。
式燕遍恒秩,柔遠及斯人。
茲邦實大藩,伐鼓軍樂陳。
是時冬服成,戎士氣益振。
136
《又和題(一首)》 明·周永年
聽說圖中風物美,但讀長歌已狂喜。
喬木清川數里間,尺幅都收到曲幾。
前有老杜后大蘇,能以詩章當畫史。
二歌三讀轉興懷,少陵眉山相比擬。
138
《讀樂天閒居篇》 宋·蔡襄
予年四十四,發白成衰翁。
非有高蓋車,曷與賢者同。
嗟予出寒遠,家世嘗力農。
十九登科第,圣彀參英雄。
139
《玉泉寺》 宋·李復
道人東立海上山,錫飛西落大江北。
雙屨還乘海去起,西過當陽駐山曲。
倚巖引錫神泉涌,一道明虹出幽谷。
兀然孤冥踞盤石,清夜鬼神禮白足。
* 關于大禮堂的詩詞 描寫大禮堂的詩詞 帶有大禮堂的詩詞 包含大禮堂的古詩詞(18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