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浸的詩詞(206首)
143
《還東野詩》 宋·王令
吾於古人少所同,惟識韓家十八翁。
其辭浩大無崖岸,有似碧海吞浸秋晴空。
此老頗自負,把人常常看。
于時未嘗有夸詫,只說東野口不乾。
144
《八檜圖》 宋·王令
客有要我八檜吟,手攜八檜圖來懸。
掛張滿壁惕可駭,盼顧左右同嗟嘆。
旁摹石刻署名狀,各有憑附相黃緣。
或高相扶互倚礙,或斷欲蹶猶支顛。
146
《送無演歸成都》 宋·文同
曾讀契嵩輔教編,浮屠氏有不可忽。
后于京師識懷璉,彼上人者尤奇掘。
余嘗從容問其友,璉復為余道民訥。
是三大士才過人,所畜豈肯吾儒屈。
147
《武夷歌》 宋·白玉蟾
天下武夷兮第一山溪,升真有洞兮大王天柱交相齊。
不知何年中秋兮玉帝賜宴會曾孫,幔亭結云霞兮彩橋跨虹霓。
欲訪仙跡兮搜剔地靈,遡洄乘舟兮陟險杖藜。
身輕欲生羽翰兮們煙蘿而躡天梯,下視人境杳邈兮但見亂峰參錯相高低。
148
《奉和御制南郊禮成》 宋·寇準
薦降靈符昭瑞命,交修盛則薦清衷。
朝真曲里揚丕烈,類帝圓壇報昊穹。
述職萬邦咸執玉,來庭異域協占風。
禹功高大天無極,堯德明如日正中。
151
《木山引水二首》 宋·蘇轍
引水穿墻接竹梢,谷藏峰底大容瓢。
將流旋滴廬山瀑,已盡還來海上潮。
亂點落池驚睡覺,半山含潤沃心焦。
瓦盆一斛何勝滿,溢去猶能浸菊苗。
152
《愈泉》 宋·張舜民
有泉出城闉,尾大如車輻。
飲之能愈疾,此語聞郴俗。
直疑白藥根,浸漬幽巖腹。
靈跡浪遐方,神功施比屋。
153
《登賦堂》 宋·李呂
紫云之山幾千丈,勢壓岷峨欲爭長。
茫茫巨浸擘山開,萬穴魚龍寄深廣。
眼明遙見使君家,華堂夜魄棲檐牙。
手釣峽流揖峰翠,裾佩縹緲凌云霞。
154
《次韻孫興宗秋懷》 宋·王之道
秋山赫赫明丹楓,秋天隱隱分玄鴻。
不知眼界闊多少,九華突兀撐晴空。
嗟予老病百事懶,誰能強勉追兒童。
讀書既苦齒多豁,屬文益覺心如蓬。
156
《震澤煙樹圖》 明·唐寅
大江之東水為國,其間巨浸稱震澤。
澤中有山七十二,夫椒最大居其一。
夫椒山人耿敬霽,與我十年為舊識。
晝耕夜讀古人書,青天仰面無慚色。
157
《和晏相公西湖》 宋·韓維
鳴蟬忽以急,夏景晏林塘。
不知何山雨,颯然送微涼。
荷茭忽翻倒,四散飄暗香。
清渠決決流,碧色浸稻身。
159
《題惟晤師斑竹杖》 宋·強至
蜀江濯錦含文漪,竹生江岸初綠滋。
錦波一浸入竹肌,萬洗不落斑在皮。
又聞淚點灑舜妃,遺跡漸染傳今時。
搯不受爪滑可持,隱起高節無屈欹。
160
《憶書》 宋·鄭剛中
先子晚漂泊,家藏無全書。
屋壁零落者,雨壞鼠竊馀。
余生苦嗜古,葺漢十載逾。
上自大父來,手澤之沾濡。
* 關于大浸的詩詞 描寫大浸的詩詞 帶有大浸的詩詞 包含大浸的古詩詞(20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