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夜聲的詩詞(64首)

    41 《夜聞風聲有感奉呈原父舍人圣俞直講》 宋·歐陽修

    夜半群動息,有風生樹端。
    颯然飄我衣,起坐為長嘆。
    苦暑君勿厭,初涼君勿歡。
    暑在物猶盛,涼歸歲將寒。

    42 《次韻和永叔夜聞風聲有感》 宋·梅堯臣

    月落夜正黑,風起庭槐端。
    窗間星動搖,枕上人寤嘆。
    所嘆吹陰云,苦熱彌不歡。
    當其氣莫出,曷若無衣寒。

    43 《舟中夜聽汴河水聲》 宋·梅堯臣

    夏雨漲黃流,夜鳴鄰船柁。
    乘危冒險人,不識西山餓。

    44 《送周四孝廉后酒醒夜聞雁聲》 明·高啟

    別時酒忽醒,客去唯空舍。
    風雪雁聲來,寒生石城夜。
    遙憶渡江船,正泊楓林下。

    45 《夜聞雨聲憶故園花》 明·高啟

    帝城春雨送春殘,雨夜愁聽客枕寒。
    莫入鄉園使花落,一枝留待我歸看。

    46 《夜風雨聲甚惡》 宋·晁說之

    上元燈火胡塵里,寒食田園野草生。
    文武墜來唯不寐,精神耗後更多情。
    片云忽作幾日雨,眾恨添號半夜聲
    從此無煩問春色,市無過客謾荒城。

    47 《己未立春留楊伯子知縣小酌夜聞窗竹有聲伯子》 宋·周必大

    謨訝衰翁笑口開,故人風度繼歐梅。
    墮簁雪陣魚麗遠,蹋跡詩仙鳳沼來。
    酒似茅柴居膈上,句如桂子落天臺。
    新年春日相追逐,誰謂天公厭兩回。

    48 《夜坐聞窗下水聲》 宋·韓元吉

    書史懸知伴此生,敢求身外百年名。
    青燈又暗吹窗雨,流水長聞入夜聲
    玩世久忘榮辱累,定交諸盡死生情。
    翛然隱幾焚香坐,不獨心清境亦清。

    49 《白沙夜聞灘聲》 宋·黃公度

    錯認松負萬壑傳,又如急雨碎池蓮。
    青燈孤館元無寐,況復溪聲到枕邊。

    50 《夜聞雨聲賦古風時趙使君祈雨之翌日也》 宋·鄭剛中

    山齋道人夢魂清,夢中細響忽可聽。
    三峽流泉出幽隱,萬蠶食此春葉聲。
    又疑相如夜病渴,蟹眼亂沸石鼎鳴。
    呼童起視果安在,云是四檐甘雨傾。

    51 《夜聞雪聲》 宋·鄭剛中

    怒號中夜忽收聲,枯葉寒梢細細鳴。
    曉起一杯檐外立,滿階無處認梅英。

    52 《夜聞風聲》 宋·曹勛

    作寒作暑無處避,花落花開盡他意。
    只有夜聲殊可憎,偏攪愁人五更睡。
    幸自無形那有聲,無端樹子替渠鳴。
    斫盡老槐與枯柳,更看渠儂作麼生。

    53 《夜來四鼓枕上聞雨聲喜而不寐》 宋·虞儔

    雨聲天外倒銀潢,枕上才聞喜欲狂。
    鼓吹不須教兩部,稻粱行慶有千倉。
    青缸照影花無睡,紅袂行云夢有香。
    最好空階瀉檐溜,卻疑并舍壓糟床。

    54 《山間大風雨晝夜不止聞松聲撼床戲成拙語謾錄》 宋·鄭清之

    顛風橫雨窮山秋,樵青馳檐車停辀。
    松聲撼空吼萬牛,轟豗勢欲傾不周。
    晨雞扼吭喑且愁,百鳥何敢相喧啾。
    恍疑趙壁環諸侯,呼聲動地鏘弓矛。

    55 《十日夜聞風聲》 宋·魏了翁

    雪盡冰澌涕亦晴,布衾紙帳復求成。
    卷書擬續前宵夢,一夜狂風撼戶聲。

    56 《夜夢在舊京忽聞賣花聲有感至于慟哭覺而淚滿》 宋·陳著

    賣花聲,賣花聲,識得萬紫千紅名。
    與花結習夙有分,宛轉說出花平生。

    57 《夜坐冥搜聞吟聲》 宋·胡仲弓

    青燈耿耿透窗明,一字推敲睡不成。
    只道衰翁自迂闊,隔樓亦有苦吟聲。

    58 《夜聞秋聲》 宋·仇遠

    西南振響使人驚,未必秋聲作此聲。
    萬騎奔馳鼙鼓動,千夫翻踏桔槹鳴。
    初疑潮汐還疑雨,只在山林不在城。
    人道今年豐稔兆,燈前起舞待天明。

    59 《八月十四夜月下聞秋聲》 宋·仇遠

    中秋才一宿,此夜已圓明。
    星斗何曾見,云煙不敢生。
    黃花千萬粟,白發兩三莖。
    愁聽東南角,奔騰風雨聲。

    60 《坐病不赴姚總統席夜聞樂聲因寄》 宋·董嗣杲

    精神疲夜漏,弦管沸秋筵。
    想醉黃花下,誰歌翠幙前。
    病身空羨酒,愁耳愛聽泉。
    月轉羈窗破,蕭蕭照客眠。

    * 關于夜聲的詩詞 描寫夜聲的詩詞 帶有夜聲的詩詞 包含夜聲的古詩詞(6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