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夕的詩詞(1689首)

    881 《湖山十景·雷峰照》 宋·王洧

    塔影初收日色昏,隔墻人語近甘園。
    南山游遍分歸路,半入錢唐半暗門。

    882 《七遇雨訪石堂先生》 宋·熊禾

    今宵無月燭,鬃瓢瀉銀河。
    誰言滂沱淚,恨此離別多。
    爾會亦云數,吾感亦如何。

    883 《七遇雨訪石堂先生》 宋·熊禾

    冀亳與歧山,一際五百年。
    洙泗豈無集,未遇時運偏。
    世降道愈悠,擊壤呼堯天。

    884 《秋書懷呈戎州郎中》 宋·劉兼

    風送秋荷滿鼻香,竹聲敲玉近虛廊。
    夢回故國情方黯,月過疏簾夜正涼。
    菱鏡也知移艷態,錦書其柰隔年光。
    鸞膠處處難尋覓,斷盡相思寸寸腸。

    885 《玉蝴蝶 丙午元》 元·梁寅

    霽景煙霞五色,黃金柳裊,碧玉桃開。
    再觀升平氣象,處處春回。
    且追隨、村歌里巷,休耽戀、綺席樓臺。
    獨徘徊。

    886 《菩薩蠻 燈次韻》 元·善住

    當年老子逢佳節。
    萬戶華燈連皓月。
    和氣滿江城。
    喧喧隊子行。
    掩關聊共坐。
    靜對沉香火。
    一笑盡君歡。
    閑心無兩般。

    887 《念奴嬌 飲山亭月》 元·劉因

    廣寒宮殿,想幽深、不覺升沉圓缺。
    天上人間心共遠,如在瓊樓玉闕。
    厚地微茫,高天涼冷,此際紅塵歇。
    翠陰高枕,并教毛骨清澈。

    888 《玉漏遲 七行臺諸公見餞 讀畫齋叢書本》 元·滕賓

    問誰爭乞巧。
    誰知巧處成煩惱。
    天上佳期,底事別多歡少。
    雨夢云情半餉,又早被西風吹曉。

    889 《風入松 和張玉田閏元(趙本調誤作醉花陰》 元·袁易

    彩鰲仙樂響空明。
    前度鳳來迎。
    月圓月缺年年事,是今番、特地關心。
    五夜重判爛醉,三分尚有馀春。

    890 《蝶戀花 錢塘燈 永樂大典卷二萬三百五十四》 元·貫云石

    燈意留人云自列。
    六市輕簾,*露錢塘月。
    十二修鬟流翠結。
    東風搖落仙肌雪。
    淺淺銀壺催曉色。
    蘭影香中,總是江南客。
    去國一場春夢滅。

    891 《壬午除四首》 明·曹學佺

    半月之前已立春,春光猶自隔河津。
    漫言今夜須牢守,放著年光已七旬。

    892 《壬午除四首》 明·曹學佺

    雒陽齊右與襄陽,生事蕭條憶遠方。
    三大名藩俱蕩盡,有何家計論消亡。

    893 《壬午除四首》 明·曹學佺

    梅花落盡絳桃開,臨老偏宜緩緩來。
    漏泄春光無次第,不須簫鼓更相催。

    894 《壬午除四首》 明·曹學佺

    閩海誰云易作霖,霧霜三日但陰陰。
    笑把屠蘇問童稚,何渠水旱不經心?

    895 《六月十三徠之同年招同師愚宗武觴初臺看月》 近代·陳三立

    溪光澹相依,晚京欲無價。
    逃暑二三子,箕踞戀臺榭。
    頑云吝不飛,皎月吐其罅。
    金波蕩城闕,草馨襲蘭麝。

    896 《元戲題》 宋·何應龍

    從教香月轉亭西,貪看燈毬忘卻歸。
    挨得玉梅零落盡,蛾兒猶傍鬢邊飛。

    897 《漢東郡齋坐》 宋·張弋

    廬山解夏洪山去,自到山邊葉已飄。
    鴻雁影多憐塞近,交朋書少覺身遙。
    屢游騎慣將軍馬,不飲還封道士瓢。
    心憶清吟更岑寂,玉京誰與話寒宵。

    898 《元邀客賞燈兼聽箏笛二樂》 明·李開先

    上元又是新年節,狂客高歌醉不休。
    橘酒生春連百爵,蓮燈照夜足千篝。
    風前鐵笛驚三弄,月底銀箏試一搊。
    聽徹《落梅》兼《出塞》,居人自是不關愁。

    899 《除有感》 明·李開先

    少年不覺歲時遷,老景偏于除夜憐。
    前此宵分為次日,今番坐久是新年。
    雪中偏覺梅花艷,燈下頻將竹葉傳。
    不荷湔除多罪譴,當朝侍從久歸田。

    900 《七》 清·雍正

    萬里碧空凈,仙橋鵲架成。
    天孫猶有約,人間那無情?
    弦月穿針節,花陰滴漏聲。
    夜涼徒倚處,河漢正盈盈。

    * 關于夕的詩詞 描寫夕的詩詞 帶有夕的詩詞 包含夕的古詩詞(168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