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聲名的詩詞(3964首)

    981 《鄴中贈王大(一作鄴中王大勸入高鳳石門山幽居)》 唐·李白

    一身竟無托,遠與孤蓬征。
    千里失所依,復將落葉并。
    中途偶良朋,問我將何行。
    欲獻濟時策,此心誰見明。

    982 《贈別從甥高五》 唐·李白

    魚目高泰山,不如一玙璠.賢甥即明月,聲價動天門。
    能成吾宅相,不減魏陽元。
    自顧寡籌略,功名安所存。
    五木思一擲,如繩系窮猿。

    983 《贈崔司戶文昆季》 唐·李白

    雙珠出海底,俱是連城珍。
    明月兩特達,馀輝傍照人。
    英聲振名都,高價動殊鄰。
    豈伊箕山故,特以風期親。

    984 《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唐·李白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
    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掛空名。

    贈別憂憤自傳長詩

    985 《獻從叔當涂宰陽冰》 唐·李白

    金鏡霾六國,亡新亂天經。
    焉知高光起,自有羽翼生?
    蕭曹安屹屼,耿賈摧欃槍。
    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敘事

    986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并序》 唐·李白

    王屋山人魏萬,云自嵩宋沿吳相訪,數千里不遇。
    乘興游臺越,經永嘉,觀謝公石門。
    后于廣陵相見,美其愛文好古,浪跡方外,因述其行而贈是詩。
    仙人東方生,浩蕩弄云海。

    送別友人歸隱惋惜

    987 《姑孰十詠》 唐·李白

    姑孰溪
    愛此溪水閑,乘流興無極。
    漾楫怕鷗驚,垂竿待魚食。
    波翻曉霞影,岸疊春山色。

    詠物組詩

    988 《擬古十二首》 唐·李白

    青天何歷歷,明星如白石。
    黃姑與織女,相去不盈尺。
    銀河無鵲橋,非時將安適。
    閨人理紈素,游子悲行役。

    989 《題隨州紫陽先生壁》 唐·李白

    神農好長生,風俗久已成。
    復聞紫陽客,早署丹臺名。
    喘息餐妙氣,步虛吟真聲。
    道與古仙合,心將元化并。

    990 《題宛溪館》 唐·李白

    吾憐宛溪好,百尺照心明。
    何謝新安水,千尋見底清。
    白沙留月色,綠竹助秋聲。
    卻笑嚴湍上,于今獨擅名。

    991 《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 唐·李白

    醉騎白花馬,西走邯鄲城。
    揚鞭動柳色,寫鞚春風生。
    入郭登高樓,山川與云平。
    深宮翳綠草,萬事傷人情。

    992 《擬古詩十二首》 唐·韋應物

    辭君遠行邁,飲此長恨端。
    已謂道里遠,如何中險艱。
    流水赴大壑,孤云還暮山。
    無情尚有歸,行子何獨難。

    993 《雜體五首》 唐·韋應物

    沉沉匣中鏡,為此塵垢蝕。
    輝光何所如,月在云中黑。
    南金既雕錯,鞶帶共輝飾。
    空存鑒物名,坐使妍蚩惑。

    994 《送郗詹事》 唐·韋應物

    圣朝列群彥,穆穆佐休明。
    君子獨知止,懸車守國程。
    忠良信舊德,文學播英聲。
    既獲天爵美,況將齒位并。

    995 《答河南李士巽題香山寺》 唐·韋應物

    洛都游宦日,少年攜手行。
    投杯起芳席,總轡振華纓。
    關塞有佳氣,巖開伊水清。
    攀林憩佛寺,登高望都城。

    996 《答河南李士巽題香山寺》 唐·韋應物

    洛都游宦日,少年攜手行。
    投杯起芳席,總轡振華纓。
    關塞有佳氣,巖開伊水清。
    攀林憩佛寺,登高望都城。

    997 《學仙二首》 唐·韋應物

    昔有道士求神仙,靈真下試心確然。
    千鈞巨石一發懸,臥之石下十三年。
    存道忘身一試過,名奏玉皇乃升天。

    998 《句》 唐·張謂

    稽山賀老粗知名,吳郡張顛曾不易。
    奔蛇走虺勢入坐,驟雨旋風聲滿堂。
    (《贈懷素》。
    見《顏真卿集》)

    999 《送許子擢第歸江寧拜親,因寄王大昌齡》 唐·岑參

    建業控京口,金陵款滄溟。
    君家臨秦淮,傍對石頭城。
    十年自勤學,一鼓游上京。
    青春登甲科,動地聞香名。

    1000 《懷素上人草書歌》 唐·魯收

    吾觀文士多利用,筆精墨妙誠堪重。
    身上藝能無不通,就中草圣最天縱。
    有時興酣發神機,抽毫點墨縱橫揮。

    * 關于聲名的詩詞 描寫聲名的詩詞 帶有聲名的詩詞 包含聲名的古詩詞(396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