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壤者的詩詞(164首)

    61 《觀儺》 宋·劉鏜

    寒云岑岑天四陰。
    畫堂燭影紅簾深。
    鼓聲淵淵管聲脆,鬼神變化供劇戲。
    金洼玉注始淙潺,眼前倏已非人間。

    62 《題圣果寺介亭詩》 宋·丘濬

    金商肅肅淬龍淵,白曉揮開東北天。
    天孫引下翡翠煙,層層堆列參井邊。
    便於裸壤蟠危巔,城雉岧峣暗接連。
    地祇欲誇融結權,蘚花斸破蟄蟲遷。

    63 《截臂行》 宋·孫發

    吾聞兩臂重於天下不可廢,知之不必子華子。
    愚民氣焚胸,一忿敢趨死。
    以死視四肢,截臂如去指。
    鳴呼巴陵之民何以有此風,疾痛利害人所同。

    64 《防風廟》 宋·章杰

    弭楫山水縣,驅馬東南隅。
    侯當溽暑至,乘涼出郊墟。
    曉月醒魂夢,輕颸動襟裾。
    氣爽體自輕,縱意馳坦途。

    65 《游列真觀劉道士拉上潮際觀漁》 宋·趙汝回

    珠宮何岧峣,前江后層嶂。
    開山者何人,蕭梁山中相。
    竊惟經營初,豈曰此幽賞。
    地靈宜仙事,境寂銷俗相。

    66 《行路難(七首)》 元·郭翼

    君不見草木榮復凋,青青摧折風霜朝。
    人生寓一世,何異石火飛流焱。
    貴賤壽夭百千殊,死者前后孰可逃?當年稱意即可樂,烹
    羊炰羔召同僚。

    67 《春日述懷寄湯義仍四十韻》 明·鄧渼

    漢域春陰盡,蒼山旅病淹。
    梯航三面入,風壤百夷兼。
    五尺秦通道,單車即瘴炎。
    投荒虛繡斧,覽勝引彤幨。

    68 《金粟冢中秋日燕集》 明·顧德輝

    綽山古佳城,左股接昆丘。
    水作青龍來,九派盤遭周。
    道人金粟冢,在彼山之幽。
    團團青桂樹,枝葉相蜷樛。

    69 《安樂窩》 明·黃輝

    茲山曾姓孫,公來復為邵。
    茅宇亦人群,遠心豁蒨峭。
    危坐二十年,陰陽恣翻校。
    用志疑于神,神者亦相勞。

    70 《國賓黃先生之官義烏主簿賦詩奉贈》 明·王祎

    黃君古君子,制行粹且夷。
    恂恂美儀矩,藹藹贍文辭。
    峨冠映長鬛,大布以為衣。
    去歲應辟舉,來自盱江湄。

    71 《唐嘉會妻》 明·吳鼎芳

    鳳皇失其侶,三年獨彷徨。
    豈無云中鶴,矯矯非所當。
    所居谷水西,乃在淀水陽。
    楊氏有好女,小字曰云芳。

    72 《丁香》 明·吳寬

    花開不結實,徒冒丁香名。
    枝頭綴紫粟,旖旎香非輕。
    乃知博物者,名以香而成。
    或者樹相類,惜未南中行。
    初栽只一干,肥壤枿爭萌。
    分移故園內,不知枯與榮。
    終當問來使,亦欲如淵明。

    73 《讀子書作》 明·周子諒

    學館坐無事,故書聊復看。
    披文既薈蕞,尋義亦泮渙。
    趨前后已逸,顧舊新輒竄。
    萬言雖畢陳,一理竟未貫。

    74 《偶然作六首》 唐·王維

    楚國有狂夫。
    茫然無心想。
    散發不冠帶。
    行歌南陌上。

    75 《謁璿上人(并序)》 唐·王維

    〔上人外人內天。
    不定不亂。
    舍法而淵泊。
    無心而云動。

    76 《藤州江下夜起對月贈邵道士》 宋·蘇軾

    江月照我心,江水洗我肝。
    端如徑寸珠,墮此白玉盤。
    我心本如此,月滿江不湍。
    起舞者誰歟,莫作三人看。

    77 《五色雀?并引?》 宋·蘇軾

    .海南有五色雀,常以兩絳者為長,進止必隨焉,俗謂之鳳凰,云久旱而見輒雨,潦則反是。
    吾卜居儋耳城南,嘗一至庭下,今日又見之進士黎子云及其弟威家。
    既去,吾舉酒祝之曰:若為吾來者,當再集也。
    已而果然,乃為賦詩。

    78 《何公橋》 宋·蘇軾

    天壤之間,水居其多。
    人之往來,如鵜在河。
    順水而行,云馳鳥疾。
    維水之利,千里咫尺。

    79 《五色雀》 宋·蘇軾

    粲粲五色羽,炎方鳳之徒。
    青黃縞玄服,翼衛兩紱朱。
    仁心知閔農,常告雨霽符。
    我窮惟四壁,破屋無瞻烏。

    80 《元修菜(并敘)》 宋·蘇軾

    菜之美者,有吾鄉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余亦嗜之。
    元修云:使孔北海見,當復云吾家菜耶?因謂之元修菜。
    余去鄉十有五年,思而不可得。
    元修適自蜀來,見余于黃,乃作是詩,使歸致其子,而種之東坡之下云。

    * 關于壤者的詩詞 描寫壤者的詩詞 帶有壤者的詩詞 包含壤者的古詩詞(16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