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墨色的詩詞(579首)

    81 《和江鄰幾學士得雷殿直墨竹二軸》 宋·梅堯臣

    昔見雷子之小篆,今見雷子之墨竹。
    節瘦已似蛟龍孫,葉暗曾無鳳皇宿。
    江翁得之尤愛憐,作詩寫意酬雙軸。
    掛在空堂坐臥看,如玩蕭蕭巖畔綠。
    莫疑昏黑眼生花,松煤濃色切寒鴉。
    不問主人兼客至,明朝騎馬到君家。

    82 《圓機用墨淡甚輒以上色三丸為好》 宋·晁說之

    淡墨書名二十年,從軍未許勒燕然。
    只疑淡墨為君累,故遣陳玄去草玄。

    83 《墨君堂》 宋·文同

    嗜竹種復畫,渾如王掾居。
    高堂倚空巖,素壁交扶疏。
    山影覆秋靜,月色澄夜虛。
    蕭爽只自適,誰能愛吾廬。

    84 《和張規臣水墨梅五絕》 宋·陳與義

    含章檐下春風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

    85 《范致能以詩求二色桃再次韻二首》 宋·周必大

    翰墨場中蔡少霞,如今悟徹頌桃花。
    看朱成碧吾方眩,試把橫枝問作家。

    86 《徐道士水墨屏四首》 宋·白玉蟾

    亂山草斜出,危岡竹倒懸。
    人家春樹里,山色夕陽邊。

    87 《寄孫莘老湖州墨妙亭》 宋·曾鞏

    隆名盛位知難久,壯字豐碑亦易亡。
    棗木已非真篆刻,色絲空喜好文章。
    峴山漢水成虛擲,大廈深檐且秘藏。
    好事今推霅溪守,故開新館集琳瑯。

    88 《墨梅二首》 宋·韓元吉

    西北佳人絕代姿,傾城傾國未為奇。
    自然冰雪生顏色,不用人間朱粉施。

    89 《元鎮江亭秋色圖》 明·唐寅

    不見倪迂今百年,故山喬木領蒼煙。
    晴窗展軸觀圖畫,淡墨依然見古賢。

    90 《墨菊圖》 明·唐寅

    白衣人換太元衣,浴罷山陰洗研池。
    鐵骨不教秋色淡,滿身香汗立東籬。

    91 《奉和御製墨歌》 宋·夏竦

    昔造圖書兮紀方志,鉛黃丹漆兮初為貴。
    后世增華兮邁昔賢,松煙布色兮明且妍。
    一枝均賜官儀備,九子分形吉禮全。
    寫功詠德盈緗帙,體物緣情遍綺箋。

    92 《墨蟹》 宋·強至

    瑣瑣江湖中,忽在幽人壁。
    短螯利雙鉞,長跪生六戟。
    骨眼驚自然,熟視審精墨。
    初疑蟺穴朿,猶帶浮泥黑。

    93 《和蘇公洞庭春色》 宋·陳師道

    洞庭千木奴,寸絲不掛手。
    來輸步兵廚,釀作青田酒。
    王家玉東西,未覺歲華走。
    方從羅浮山,已作南陽壽。

    94 《墨池》 宋·李廌

    臨池苦學書,池水為變色。
    終朝坐忘疲,揜卷每自得。
    滋靈蚌孕貴,飫餌魚腹溢。
    回堂映茂草,玄源漱白石。
    祗恐驪龍飛,蜿蜒上丹極。

    95 《謝公定所寶蕃客入朝圖貞觀中閻立本所作筆墨》 宋·李廌

    君不見燕然易水波桑乾,東連鴨綠西賀蘭。
    古來戰地骨成土,赤棘白草沙漫漫。
    漢筑朔方置上郡,晚歲欵塞惟呼韓。
    貞觀文皇力馴制,諸蕃君長充王官。

    96 《程公明駕部墨竹》 宋·李新

    淺梢疏節任蕭郎,正向祁寒敵曉霜。
    清興未窮僧已老,自遺山色與溪光。

    97 《楊秀才書屋有墨竹一枝為其添補數葉五絕》 宋·胡寅

    穿壁扶蘇稍避霜,干霄形勢自堂堂。
    如何耿介瑯玕色,也帶雙鴉寶墨香。

    98 《楊秀才書屋有墨竹一枝為其添補數葉五絕》 宋·胡寅

    掃盡鵝溪匹練霜,未知三尺映茅堂。
    此君不是塵中物,何必區區較色香。

    99 《贈墨手道人寄晁子止即用子止韻》 宋·李石

    夷門道人墨為手,藝如巫咸日中走。
    逢人便與墨模糊,西里自妍東里丑。
    不須更相邑中黔,面比烏鴉色未深。
    為抬墨手高處問,我手何如君子心。

    100 《李仲永墨梅》 宋·姜特立

    寫竹如草書,患俗不患清。
    畫梅如相馬,以骨不以形。
    墨君曩有文夫子,蟬腹蛇跗具生意。
    當時一派屬蘇公,雨葉風枝略相似。

    * 關于墨色的詩詞 描寫墨色的詩詞 帶有墨色的詩詞 包含墨色的古詩詞(57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