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塞上馬的詩詞(541首)

    221 《喜馬少保致政》 宋·夏竦

    世機無路惱天真,心地逍遙萬象新。
    久戍金河歸塞客,卻浮鯨海到家人。
    靜封藥灶移文火,間看花陰上舞茵。
    應笑公侯方內熱,六街奔走利名塵。

    222 《廄馬》 宋·夏竦

    萬里無塵塞草秋,玉輪金軛未巡游。
    上林苜蓿天池水,館食長鳴可自羞。

    223 《元道席上得秋風為題下為韻送廣信舍弟》 宋·韓維

    秋風感人切,況在欲別者。
    狂翻斷蓬轉,寒助離樽瀉。
    吹云急燕雁,獵草嘶代馬。
    莫作塞垣聲,端令客淚下。

    224 《古殿珠》 宋·吳則禮

    塞上歸來兩鬢蓬,飽知邊馬依北風。
    從他垂棘連城璧,乞吾僧伽古殿紅。

    225 《再贈澤卿商卿道舊三首》 宋·陳造

    隆污非是莫端倪,瞢蹈觴深試汨齊。
    荊璞笑渠忘衛足,塢金何策贖然臍。
    悠悠塞上悲亡馬,斷斷尸鄉叢養雞。
    可是世紛吾屑去,平生結習晚吹虀。

    226 《塞下》 宋·吳泳

    黃云連隴樹,紅日下溪榆。
    氈帳三千里,蜂屯十萬夫。
    魯芻肥廄馬,漢杰遺城狐。
    虎{左韋右長}空涵月,犀渠半綱蛛。

    227 《神泉道中寄李道明》 宋·李新

    野鳥啼春稍沉空,馬蹄何故萬山中。
    樹連土雨微茫綠,花入麥秋零亂紅。
    北阮不知貧氣味,謫仙元有舊家風。
    正須洗出青青目,看取新來塞上翁。

    228 《沉黎四首》 宋·李石

    九折山圍市,雙溪水浸田。
    號風吹客袖,落雪舞蠻氈。
    塞上尋歸馬,波間畏跕鳶。
    此生隨所適,老去合乘邊。

    229 《次韻子都兄見寄》 宋·李洪

    棲棲異縣嘆飄蓬,暫釋牢愁頌酒功。
    失馬忽悲居塞上,臥龍有待起隆中。
    匪躬直道寧憂辱,巧舌如簧固易窮。
    況有知音居鼎鉉,豈隨笠澤著書叢。

    230 《贈相士錢嫰溪》 宋·李曾伯

    塞北煙氛掃未開,何勞青眼過江來。
    道人已辦游山屐,福將誰勝上馬杯。

    231 《胥集賢復舊官》 宋·宋庠

    鸞鵲驚飛詔檢開,唐家仙殿育英才。
    毫端誤墨讒蠅盡,塞上求群故馬來。
    咄咄書空徒有意,冥冥避弋本無猜。
    孤生舊辱知人舉,一夕聞風釋九回。

    232 《松齋秋詠吹黃存之韻七首》 宋·裘萬頃

    無事縈心晝掩扉,松風度曲入琴徽。
    登高老矣興猶在,塞上秋風戰馬肥。

    233 《周秀才出家求頌》 宋·釋正覺

    標心脫帽法丹霞,借力堂前劃草些。
    塞上不須嗟失馬,杯中端俗斷疑蛇。
    久懷甘露濯塵骨,將意叢林開覺華。
    古渡雪蘆明月共,一壺秋色屬吾家。

    234 《枯樹賦》 南北朝·庾信

    殷仲文風流儒雅,海內知名。
    世異時移,出為東陽太守。
    常忽忽不樂,顧庭槐而嘆曰:“此樹婆娑,生意盡矣!”。
    至如白鹿貞松,青牛文梓。

    詠物羈旅思鄉抒懷悲憤

    235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唐·岑參

    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
    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
    隴水不可聽,嗚咽令人愁。
    沙塵撲馬汗,霧露凝貂裘。

    邊塞戰士生活

    236 《從軍行》 隋代·盧思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
    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魚麗逐左賢。
    谷中石虎經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樂府邊塞軍旅生活相思

    237 《蕪城賦》 南北朝·鮑照

    沵迆平原,南馳蒼梧漲海,北走紫塞雁門。
    柂以漕渠,軸以昆崗。
    重關復江之隩,四會五達之莊。
    當昔全盛之時,車掛轊,人駕肩。

    辭賦精選抒情地名

    238 《陳涉世家》 兩漢·司馬遷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初中文言文詠史傳記敘事

    239 《論貴粟疏》 兩漢·晁錯

    圣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
    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加以亡天災數年之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游食之民未盡歸農也。
    民貧,則奸邪生。

    古文觀止議論農業策略

    240 《促織》 清·蒲松齡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
    此物故非西產;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
    令以責之里正。
    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為奇貨。

    高中文言文敘事小說抒懷憤懣

    * 關于塞上馬的詩詞 描寫塞上馬的詩詞 帶有塞上馬的詩詞 包含塞上馬的古詩詞(54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