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地靜的詩詞(1415首)

    201 《歸》 唐·杜甫

    束帶還騎馬,東西卻渡船。
    林中才有地,峽外絕無天。
    虛白高人靜,喧卑俗累牽。
    他鄉悅遲暮,不敢廢詩篇。

    202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 唐·杜甫

    絕塞烏蠻北,孤城白帝邊。
    飄零仍百里,消渴已三年。
    雄劍鳴開匣,群書滿系船。
    亂離心不展,衰謝日蕭然。

    203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十二首》 唐·杜甫

    祿山作逆降天誅,更有思明亦已無。
    洶洶人寰猶不定,時時斗戰欲何須。
    社稷蒼生計必安,蠻夷雜種錯相干。
    周宣漢武今王是,孝子忠臣后代看。

    204 《歸》 唐·杜甫

    束帶還騎馬,東西卻渡船。
    林中才有地,峽外絕無天。
    虛白高人靜,喧卑俗累牽。
    他鄉悅遲暮,不敢廢詩篇。

    205 《送王諫議任東都居守》 唐·錢起

    車徒鳳掖東,去去洛陽宮。
    暫以青蒲隔,還看紫禁同。
    經過乘雨露,瀟灑出鴛鴻。
    官署名臺下,云山舊苑中。
    暮天雙闕靜,秋月九重空。
    且喜成周地,詩人播國風。

    唐詩三百首懷古抒懷

    206 《過鳴皋隱者》 唐·錢起

    磻石老紅鮮,征君臥幾年。
    飛泉出林下,一徑過崖巔。
    雞犬逐人靜,云霞宜地偏。
    終朝數峰勝,不遠一壺前。
    仲月霽春雨,香風生藥田。
    丹溪不可別,瓊草色芊芊。

    207 《奉和中書常舍人晚秋集賢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 唐·錢起

    文星垂太虛,辭伯綜群書。
    彩筆下鴛掖,褒衣來石渠。
    典墳探奧旨,造化睹權輿。
    述圣魯宣父,通經漢仲舒。

    208 《和范郎中宿直中書,曉玩清池,贈南省同僚兩垣遺補》 唐·錢起

    青瑣留才子,春池靜禁林。
    自矜仙島勝,宛在掖垣深。
    引派彤庭里,含虛玉砌陰。
    漲來知圣澤,清處見天心。

    209 《暇日覽舊詩因以題詠》 唐·錢起

    逍遙心地得關關,偶被功名涴我閑。
    有壽亦將歸象外,無詩兼不戀人間。
    何窮默識輕洪范,未喪斯文勝大還。
    筐篋靜開難似此,蕊珠春色海中山。

    210 《江行無題一百首(一作錢珝詩)》 唐·錢起

    傾酒向漣漪,乘流東去時。
    寸心同尺璧,投此報馮夷。
    江曲全縈楚,云飛半自秦。
    峴山回首望,如別故關人。

    211 《梨花》 唐·錢起

    艷靜如籠月,香寒未逐風。
    桃花徒照地,終被笑妖紅。

    212 《寄隴右嚴判官》 唐·劉方平

    副相西征重,蒼生屬望晨。
    還同周薄伐,不取漢和親。
    虜陣摧枯易,王師決勝頻。
    高旗臨鼓角,太白靜風塵。

    送別離別借景抒情

    213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十月之郊一章》 唐·顧況

    (十月之郊,造公室也。
    君子居公室,當思布德行化焉。

    十月之郊,群木肇生。

    214 《詠史(一作和蕃)》 唐·戎昱

    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
    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
    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詠物寫人思念

    215 《詠史/和蕃》 唐·戎昱

    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
    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
    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懷古

    216 《秋日洛陽官舍寄上水部家兄》 唐·竇牟

    洛陽歸老日,此縣忽為君。
    白發兄仍見,丹誠帝豈聞。
    九衢橫逝水,二室散浮云。
    屈指豪家盡,傷心要地分。

    217 《東都嘉量亭獻留守韓仆射》 唐·竇庠

    卜筑三川上,儀刑萬井中。
    度材垂后儉,選勝掩前功。
    云構中央起,煙波四面通。
    乍疑游汗漫,稍似入崆峒。

    秋天月亮

    218 《送道虔上人游方(一作方干詩)》 唐·戴叔倫

    律儀通外學,詩思入禪關。
    煙景隨緣到,風姿與道閑。
    貫花留靜室,咒水度空山。
    誰識浮云意,悠悠天地間。

    219 《桂陽北嶺偶過野人所居,聊書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唐·戴叔倫

    犬吠空山響,林深一徑存。
    隔云尋板屋,渡水到柴門。
    日晝風煙靜,花明草樹繁。
    乍疑秦世客,漸識楚人言。

    220 《寄廬山真上人》 唐·李端

    高僧無跡本難尋,更得禪行去轉深。
    青草湖中看五老,白云山上宿雙林。
    月明潭色澄空性,夜靜猿聲證道心。
    更說謝公南座好,煙蘿到地幾重陰。

    * 關于地靜的詩詞 描寫地靜的詩詞 帶有地靜的詩詞 包含地靜的古詩詞(141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