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地洞的詩詞(1104首)

    581 《雨》 宋·陳與義

    霏霏三日雨,藹藹一園青。
    霧澤含元氣,風花過洞庭。
    地偏寒浩蕩,春半客竛竮。
    多少人間事,天涯醉又醒。

    582 《登羅浮絕頂奉同蔣王二大夫作》 清·屈大均

    霃霃太古云,至今未開辟。
    山氣日洶涌,隨風灑精液。
    觸石生洪波,微茫在咫尺。
    登山若浮海,舟航即輕策。

    583 《晨登衡岳祝融峰》 清·譚嗣同

    身高殊不絕,四顧乃無峰。
    但有浮云度,時時一蕩胸。
    地沉星盡沒,天躍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龍。

    584 《桂陽道中》 宋·徐照

    官樹標牌號,遮陰種已成。
    井乾人立久,蘆密獸行鳴。
    接洞多空地,居城半是兵。
    未能忘好古,缺石認題名。

    585 《再和二首》 宋·包恢

    洞要窮源入莫閒,初頭底事做成山。
    開先水獨為乾始,判后山方立地間。
    氣濁下流泥作土,滓堅中結石成關。
    奇哉故跡皆堪驗,何日重來更共攀。

    586 《游涇川水西寺蕳葉八宣慰劉七都事章卞二元師》 明·宋濂

    水陸行兼旬,招搖月如醉。
    筋弛遂莫支,神癡但思睡。
    若非游名山,曷以豁幽閉。
    涇川名漢縣,寶勝標唐寺。

    587 《六詠詩》 明·憨山大師

    心金翅鳥命終,骨肉盡消散。
    唯有心不化,圓明光燦爛。
    龍王取為珠,照破諸黑暗。
    轉輪得如意,能救一切難。

    588 《崇法寺》 宋·韓縝

    外聞云際山,中有古招提。
    新秋喜遠覽,銳意窮攀躋。
    出郭值微雨,涼風曉萋萋。
    陂陀越大嶺,沙路凈無泥。

    589 《表玄師歸縉云有懷故雄阇黎成轉韻六十四句》 宋·楊億

    栝蒼古名郡,生齒三萬家。
    我昔自仙殿,捧詔臨軍牙。
    清心治期月,訟息民無嘩。
    雄公真大士,宴坐綿幾華。

    590 《送戴式之歸天臺歌》 宋·嚴羽

    吾聞天臺華頂連石橋,石橋巉絕橫煙霄。
    下有滄溟萬折之波濤,上有赤城千丈之霞標。
    峰懸蹬斷杳莫測,中有石屏古仙客。
    吟窺混沌愁天公,醉飲扶桑泣龍伯。

    591 《水仙子·百年三萬六千場》 元·元無名氏

    百年三萬六千場,風雨憂愁一半妨。
    眼里兒覷,心兒上想。
    教我鬢邊絲怎地當,把流年子細推詳。
    一日一個淺酌低唱,一夜一個花燭洞房,能有得多少時光?

    592 《盤江行》 明·何景明

    四山壁立色如赭,盤江橫流絕壁下。
    驚濤赴壑奔萬牛,峻坂懸空容一馬。
    危叢古樹何陰森,尋常行客誰敢臨。
    徭婦清晨出深洞,虎辟白晝行空林。

    593 《崔生行》 明·何景明

    崔生自反金陵謫,騎馬復走長安陌。
    時危頗負經濟才,海內但識文章客。
    自從盜賊近神京,四海不見煙沙清。
    黃河流血日慘怛,中原戰骨霜縱橫。

    594 《翠簾山天湖》 明·林鴻

    翠簾高凌天,峰麓曠且平。
    何年此蟠龍,遂成秋水泓。
    呼吸納元氣,溟蒙變陰晴。
    云雷地中起,日月波上生。

    595 《仲昭約明歲游天臺雁蕩先以逍遙衣見贈作張公》 明·王叔承

    范生有約登翠微,天臺雁蕩余當歸。
    山中鶴翎墮仙氅,秋風贈我逍遙衣。
    衣作逍遙游,歌酬縹緲句。
    江帆昨泛東西九,洞府微茫在煙樹。

    596 《游茅山》 宋·滕宗諒

    句曲山中古洞天,金堂玉室地相連。
    方當遽子知非日,已過茅君得道年。

    597 《先照寺》 宋·葉清臣

    一徑涼飚響萬松,青霞紫霧秘靈峰。
    寒生列洞前溪雨,聲到諸天午夜鐘。
    仙頂月高猶駕鶴,陰潭云起舊降龍。
    出塵境界無多地,已上金庭第七重。

    598 《東山碧巖亭》 宋·許將

    舊室曾留古岸邊,新亭同賞碧巖前。
    日生獅子峰頭樹,煙伴榴花洞口泉。
    黃葉入秋山出地,白云臨曉海乘天。
    飄然蹤跡今何定,別去江湖又一年。

    599 《游大滌》 宋·李廷忠

    清溪路入武陵源,雞犬人家隔近村。
    拔地一峰危作柱,棲云五洞窄開門。
    空庭有客掃松影,古徑無人踏蘚痕。
    我欲白云巖畔宿,月明一夜聽啼猿。

    600 《水調歌頭·鳳舞龍蟠處》 宋·關注

    鳳舞龍蟠處,玉室與金堂。
    平生想望真境,依約在何方。
    誰信許君丹灶,便與吳君遺劍,只在洞天傍。
    若要安心地,便是遠名場。

    * 關于地洞的詩詞 描寫地洞的詩詞 帶有地洞的詩詞 包含地洞的古詩詞(110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