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地度的詩詞(1251首)
664
《再和》 宋·郭印
四面林巒匝,風喧未覺溫。
曉晴云度嶺,夜靜月侵門。
地秀古今樹,人嬉遠近村。
細觀群動性,各各自歸根。
665
《洋州》 宋·韓億
梁州鄰左右洋川,氣候融融別是天。
地僻過冬稀見雁,箐深初夏已聞蟬。
鄉風與蜀微相似,驛路見秦舊接連。
駱谷轉山圍境內,漢江奔浪繞城邊。
666
《益州州學對訓堂》 宋·何郯
益為蕃捍西南隅,物眾地大稱名都。
擇守來頒茲土政,治人頗與他邦殊。
蹉跌一有戾條教,便宜皆得行黥誅。
群奸帖息不敢動,無復弄兵覬穿窬。
667
《鐘磬石》 宋·黃非熊
一雙鐘磬本天成,垂在云中左右屏。
平地望來分大小,上方敲處震雷霆。
名從得后聲還異,景欲彰時物自靈。
幾度夜深催月落,滿林妖怪立泉扃。
668
《行山》 宋·蔣恢
六尺枯筇度遠岑,野花啼鳥助清吟。
云低似覺天根近,磵遠因知地脈深。
閱世豈容無正眼,窮源須要識初心。
春寒局促良堪厭,一笑陽和破積陰。
669
《海監道中》 宋·李長民
一舸凌風去,縈紆度幾村。
水清魚視子,地美稻生孫。
山近塵埃遠,秋晴枕席溫。
悠悠向何所,欸乃武陵源。
670
《雜詩》 宋·李復
霜葉下高枝,紛紛擁寒根。
驚風度虛庭,槭槭愁飛翻。
草木雖無知,養本亦足論。
人生感元化,道貴窮性原。
671
《壽傅憲》 宋·李商叟
籍甚何陽地,江山秀色連。
家聲自巖野,帝夢協臺躔。
彝鼎功鐫勒,衣冠喜接聯。
相門當出相,賢父又生賢。
672
《石牛行》 宋·李思衍
寒牛觳觫秋江煙,五丁擔落石一拳。
驚濤拍岸撼不動,夕陽老背從鴉眠。
天荒地老煮白石,頑懶不過蒼苔田。
騰騰臥地帶佛性,尚肯遠護風濤船。
673
《飛騎橋》 宋·李育
魏人野戰如鷹揚,吳人水戰如龍驤。
氣吞魏五惟吳王,建旗敢到新城旁。
霸主身當萬夫敵,麾下禽皇無羽翼。
途窮事變接短兵,生死之間不容息。
674
《天柱雉兒行》 宋·利書記
當年江上揚風舲,淮山望極排空青。
今登天柱賞潛皖,元是吾家翡翠屏。
禪業一室因棲寄,選勝尋幽產真偽。
虛廊揩蘚讀殘碑,三百年前刊異事。
675
《游金精次謝東野韻》 宋·廖斯任
跨鶴仙妹已九霄,尚馀勝地景偏饒。
石盤洞口疑無路,水繞山根忽有橋。
樓殿云棲迷曉日,筠松風度響寒潮。
番君可笑成癡絕,妄擬陽臺佩輦邀。
676
《藍溪次曾狀元韻》 宋·林伯春
羊腸路入最高峰,倦倚東風點瘦筇。
芳草有情春意遠,青山依舊暮云重。
新來梵閣添奇觀,前度時人帶老容。
寄我此身天地裹,夢回林杪一聲鐘。
679
《秋思》 宋·呂江
一葉江頭楓葉丹,秋容慘淡客悲酸。
蛩聲雨后長門怨,雁影風前行路難。
無處著愁嫌地窄,有時舒眺見天寬。
最憐人道蘇州月,三度中秋一度看。
680
《游破山興福寺》 宋·莫儔
久聞勝地有蓮宮,乘興來游杖瘦筇。
庭老樛枝翠瓔珞,地生并蒂玉芙蓉。
飛仙何意來題柱,開澗當年想斬龍。
歸騎回看樓閣處,云深隱隱度疏鐘。
* 關于地度的詩詞 描寫地度的詩詞 帶有地度的詩詞 包含地度的古詩詞(125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