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地埋的詩詞(386首)
201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202
《漁陽老婦歌》 明·周忱
漁陽老婦白發多,去年歸自斡難河。
自言本是田家女,少小姿容眾推許。
父母求婚來大都,朱門許嫁不須臾。
良人系出蒙古部,阿翁仕元作樞副。
203
《董烈婦行》 明·祝允明
大壑松不雕,高山石不朽。
覆載無改易,世有董烈婦。
烈婦王氏名桂芳,十七嫁與董家郎。
董郎臥瘵一年死,烈婦嘔血手斂藏。
204
《東城桂三首》 唐·白居易
子墮本從天竺寺,根盤今在闔閭城。
當時應逐南風落,落向人間取次生。
霜雪壓多雖不死,荊榛長疾欲相埋。
206
《雪后書北臺壁二首》 宋·蘇軾
黃昏猶作雨纖纖,夜靜無風勢轉嚴。
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
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檐。
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
207
《中隱堂詩(SS〗并敘)》 宋·蘇軾
岐山宰王君紳,其祖故蜀人也,避亂來長安,而遂家焉。
其居第園有名長安城中,號中隱堂者是也。
予之長安,王君以書戒其子弟邀予游,且乞詩甚勤,因為作此五篇。
去蜀初逃難,游秦遂不歸。
208
《金陵懷古四首》 宋·王安石
地勢東回萬里江,云間天闕古來雙。
兵纏四海英雄得,圣出中原次第降。
山水寂寥埋王氣,風煙蕭颯滿僧窗。
廢陵壞冢空冠劍,誰復沾纓酹一缸。
209
《寄王逢原》 宋·王安石
北風吹云埋九垓,草木零落空池臺。
六龍避逃不敢出,地上獨有寒崔嵬。
披衣起行愁不愜,歸坐把卷闔且開。
永懷古人今已矣,感此近世何為哉。
211
《將次相州》 宋·王安石
青山如浪入漳州,銅雀臺西八九丘。
螻蟻往還空壟畝,騏驎埋沒幾春秋。
功名蓋世知誰是,氣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諸子分衣裘。
212
《和王微之登高齋三首》 宋·王安石
干戈六代戰血埋,雙闕尚指山崔嵬。
當時君臣但兒戲,把酒空勸長星杯。
臨春美女閉黃壤,玉枝自蕊繁如堆。
後庭新聲散樵牧,興廢倏忽何其哀。
213
《秋熱》 宋·王安石
火騰為虐不可摧,屋窄無所逃吾骸。
織蘆編竹繼檐宇,架以松櫟之條枚。
豈惟賓至得清坐,因有余地蘇陪臺。
愆陽陵秋更暴橫,焮我欲作昆明灰。
215
《陰山畫虎圖》 宋·王安石
陰山健兒鞭鞚急,走勢能追北風及。
逶迤一虎出馬前,白羽橫穿更人立。
回旗倒戟四邊動,抽矢當前放蹄入。
爪牙蹭蹬不得施,跡上流丹看來濕。
216
《車螯》 宋·王安石
海於天地間,萬物無不容。
車螯亦其一,埋沒沙水中。
獨取常苦易,衛生乏明聰。
機緘誰使然,含蓄略相同。
218
《秋懷詩十一首》 唐·韓愈
窗前兩好樹,眾葉光薿薿。
秋風一拂披,策策鳴不已。
微燈照空床,夜半偏入耳。
愁憂無端來,感嘆成坐起。
219
《吊元魯山》 唐·孟郊
搏鷙有余飽,魯山長饑空。
豪人飫鮮肥,魯山飯蒿蓬。
食名皆霸官,食力乃堯農。
君子恥新態,魯山與古終。
220
《庚子薦饑》 宋·戴復古
餓走拋家舍,從橫死路岐。
有天有雨粟,無地可埋尸。
劫數慘如此,吾曹忍見之。
官司行賑卹,不過是文移。
* 關于地埋的詩詞 描寫地埋的詩詞 帶有地埋的詩詞 包含地埋的古詩詞(38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