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地厭的詩詞(576首)

    561 《次韻簽判同登介亭》 宋·蘇頌

    紛紛塵事厭煩冥,何處能令爽氣生。
    簿領欲迷頭不舉,煙霞才望眼偏明。
    門臨滄海千重險,地壓高丘一再成。
    若論三山方外境,須將此地擬浮瀛。

    562 《次韻致政華殿丞懷舊見寄》 宋·蘇頌

    佩韘相從四紀前,鯉庭論契荷忘年。
    文如潘陸傾江海,學造重黎絕地天。
    簪紱棄來名已厭,鄉閭歸后樂應全。
    冥飛尚隱樊籠舊,未副初心愧昔賢。

    563 《和胡俛學士游西池書事》 宋·蘇頌

    皇都有滄池,近在金商陌。
    淵源控河汴,襟帶引京索。
    眾派瀉寒光,一鑒涵空碧。
    晴明天垂幕,陰靄地滋脈。

    564 《景德寺飲會丘思同作述懷詩兼紀一席之事見約》 宋·蘇頌

    瀕江多勝宇,茲地更推高。
    結友為文會,開樽較飲豪。
    春華今始盛,圣代況親遭。
    美景堪行樂,雄談任叫號。

    565 《寄史同叔開叔》 宋·孫應時

    千頃東湖風月中,去年厭看藕花紅。
    可驚云水將身遠,不得琴書與子同。
    四海人才尊一老,百年門戶到三公。
    傳家報國諸君事,心地勤收汗馬功。

    566 《因與伯氏同一僧話武夷事作詩追寄之》 宋·王洋

    直峰峭壁天半青,高檐張燈疑掛星。
    山川勢力有如此,擇地信可棲仙靈。
    我前解官古樵戍,志愿本欲探珠庭。
    時當恢臺積氛霧,一日三雨時三停。

    567 《鄭太灼灸戲成》 宋·王洋

    丈人國地龜,千古秘清廟。
    側聞扈圣初,彤庭獻喜兆。
    從此氛霧開,屢錫休瑞報。
    珪璋厭紛華,江湖樂豐好。

    568 《次韻酬江如晦》 宋·王洋

    命數奇窮誰與伍,陋巷甘同一命樓。
    怕寒長苦地多風,厭滯每遭星好雨。
    命在天公難自由,若知安命當無憂。
    三斟長得供卯醉,米監不辨俱悠悠。

    569 《潘南夫察院出臺鄉人榮其歸拉余迎訪因賦七言》 宋·薛嵎

    囊封朝上暮身擠,讒口何如萬目齊。
    昔謂椒蘭誠擇地,今知蕭艾適同畦。
    波濤不動中流砥,風雨難瘖晦且雞。
    自著漁蓑厭趨謁,晨鐘欣出郭門西。

    570 《藏春峽·老圃亭》 宋·楊時

    昔君居隱鱗,投竿拂珊瑚。
    今來寓谷口,結亭事春鋤。
    亭下十余畦,蔚蔚富嘉蔬。
    野果銜朱蕤,蔓實垂青桴。

    571 《陳彥山寄示新詩次韻奉酬》 宋·喻良能

    山園寧厭小,閒地只如馨。
    木落長天碧,云飛遠岫青。
    故人應見憶,新詠許時聽。
    句好何勞琢,雖搜不用冥。

    572 《磬湖之側累拳石為山巖谷幽邃有巫廬臺霅之趣》 宋·喻良能

    背湖臨檻碧崔嵬,萬壑千巖咫尺開。
    坐覺巫峰天際落,忽驚廬阜眼中來。
    地偏未害心還遠,潭小何妨水自回。
    竟日相看兩不厭,老夫真個似童孩。

    573 《和魏南伯縣丞寒食西湖韻》 宋·袁說友

    紅塵久厭人,湖山猛從事。
    巾車出西關,觸目飽幽致。
    聊從吸鯨飲,發我涌泉思。
    松鳴當絲竹,山肴勝肉味。

    574 《題王順伯秘書所藏蘭亭修禊帖》 宋·袁說友

    永和九年暮春日,蘭亭修禊群賢集。
    含毫欲下意已先,媚日暄風佐搖筆。
    當時一筆三百字,但說斯文感今昔。
    誰知已作尤物看,流傳人間天上得。

    575 《五羊食荔枝龍眼》 宋·曾豐

    素聞嶺南風,今假嶺南館。
    窮秋余夏蒸,初臘借春暖。
    披衣汗流衣,握簡汗流簡。
    似登頭痛山,而坐身熱坂。

    576 《過太和赴主簿鄧楚材豫章貢闈之約》 宋·曾豐

    福建人才古鄒魯,文章師匠道宗主。
    余子姑作尋常看,此公僅能一二數。
    太學頡頏賦爭衡,凌云之氣擲地聲。
    鯤鵬誰礙天南去,麒麟猶落地上行。

    * 關于地厭的詩詞 描寫地厭的詩詞 帶有地厭的詩詞 包含地厭的古詩詞(57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