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地勢的詩詞(935首)

    461 《牟駝罔閱馬》 宋·江休復

    牧馬散近地,閱視乘高秋。
    駝岡似沙苑,堆阜帶川洲。
    坡陁故梁城,縈薄西南陬。
    連棚映林樾,星羅倚層丘。

    462 《靈巖》 宋·李迪

    靈巖山勢異,金地景難窮。
    塔影遮層漢,鐘聲落半空。
    千峰羅雉堞,萬仞聳屏風。
    飛鶴來清竇,刳魚掛古桐。

    463 《雜詩》 宋·李復

    黃河走東溟,不知幾萬里。
    奔騰鼓風雷,勢欲卷厚地。
    百川隨呼吸,渾渾失氣類。
    正德不可亂,橫絕見清濟。

    464 《題余干縣干越亭》 宋·李孝先

    吳越猶干地要沖,樹亭危岸勢憑空。
    春潭倒影黃昏月,古木喧聲白晝風。
    鷗鷺慣來窺燕席,煙云無著護簾櫳。
    凄涼故國多遷變,獨有溪山在望中。

    465 《登岳陽樓》 宋·李延永

    轉地傾荊水,連天漲洞庭。
    勢疑吞郡邑,怒欲辟雷霆。

    466 《蔡琰歸漢圖》 宋·林景清

    文姬別子地,一騎輕南馳。
    傷哉賢王北,一騎挾二兒。
    二兒抱父啼,問母何所之。
    停鞭屢回首,重會知無期。

    467 《湯嶺溫泉》 宋·柳德驥

    化工何事起炎涼,偏使山中泉作湯。
    地氣燭燭燒石乳,水香郁郁噴硫磺。
    暄波常涌無冬夏,勢溜長澌歷雪霜。
    聞道驪山有溫谷,豈惟神女為秦皇。

    468 《泛太湖》 宋·羅處純

    三萬六千頃,湖侵海內田。
    逢山方得地,見月始知天。
    南國吞將盡,東溟勢欲連。
    何當灑為雨,無處不豐年。

    469 《題太湖》 宋·羅處約

    三萬六千頃,湖侵海內田。
    逢山方得地,見月始知天。
    南國吞將盡,東溟勢欲連。
    何當灑為雨,無處不豐年。

    470 《大劍山》 宋·慕容佰才

    李勢非嵎虎,公孫是井蛙。
    圣朝無外戶,夷壤盡為家。
    疊嶂寧須鏟,停鼖久廢撾。
    原鱗生駱谷,釣駟入彭衙。

    471 《縣齋十詠·永益池》 宋·寧參

    唐賢遺勝地,天澤引初深。
    未起朝宗勢,先資濟眾心。
    凈惟涵寶剎,微或鄙蹄涔。
    爽氣何偏早,群蛙一夜沉。

    472 《龍沙》 宋·潘興嗣

    五陵無限人,密視龍沙記。
    龍沙雖未合,氣象已靈異。
    昔時蛟龍湫,半作桑麻地。
    地形帶江轉,洲浮有連勢。

    473 《題萬壑風煙亭百韻》 宋·彭郁

    風在不周山空闕,底事問煙訪兩浙。
    煙生廬阜香爐峰,孰使隨風至吳越。
    風乎與煙相得外,還有風雷千雨雪。
    煙兮與風相好余,仍有煙波及霞月。

    474 《和祖無擇題袁州東湖盧肇石》 宋·任大中

    宜陽刺史才,祖擇之維杰。
    大旱雨一方,盡使焦枯活。
    公退趣尚深,水石探其絕。
    長江北岸林,唐有盧子發。

    475 《題淡山巖》 宋·盛某

    黃公丘壑人,閱遍山水奇。
    晚觀淡巖作,獨許天下稀。
    我初頗未信,及到乃愧之。
    偉茲過奇特,驟睹心驚疑。

    476 《君山》 宋·石祖文

    遠邇朝宗勢拱辰,名高豈特為春申。
    孤峰堆阜無多地,一水仙凡隔幾塵。
    簪履三千誰念楚,山河百二漫夸秦。
    云煙勝概無今古,俯仰休悲跡已陳。

    477 《師子巖》 宋·釋鑒

    昂空勢不已,踞地何雄哉。
    白云遮不得,依舊山頭來。

    478 《大悲觀音栴檀像》 宋·釋遵式

    南無十方三世佛,南無本師大牟尼。
    南無西方安樂剎,阿彌陀佛十力尊。
    南無過去無數劫,彼世世燈觀世音。
    諸佛慧眼第一凈,以不二相觀三界。

    479 《和馬粹老四明雜詩聊記里俗耳十首》 宋·舒坦

    百粵喧嘩外,三江指顧中。
    耕桑遺俗在,草木故城空。
    近澤知田美,多魚驗海豐。
    由來形勢地,越絕控遼東。

    480 《定光南安巖》 宋·宋思遠

    路入云山幾萬層,豁然巖宇勢崢嶸。
    地從物外囂塵斷,天到壺中日月長。

    * 關于地勢的詩詞 描寫地勢的詩詞 帶有地勢的詩詞 包含地勢的古詩詞(93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