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在茲的詩詞(1182首)

    241 《上夾谷書隱先生六首》 宋·何夢桂

    反袂嘆麟折,過門傷鳳衰。
    奠楹不復作,世喪禮樂隳。
    世喪道不喪,文豈不在茲
    千載而有人,三代猶可追。
    吾聞夾谷翁,文獻尚有遺。
    斯世微斯人,皇皇吾安歸。

    242 《投后村先生劉尚書》 宋·蒲壽宬

    采松北山下,日與樵者親。
    寸尺拾遺墜,時以供炊薪。
    日躋白云岡,暮宿芳草濱。
    疏泉溉其本,鏡心澄爾神。

    243 《山泉為惠君疇賦》 宋·仇遠

    空青穿秋旻,瘦白噴夏雪。
    若非林下士,誰識此高潔。
    山中非無云,蒼狗隨變滅。
    山中非無月,陰晴易圓缺。

    244 《送廖舍人江南安撫》 唐·徐鉉

    上天本愛民,治亂當有時。
    傷嗟江表人,三災迭擾之,如何遭盛明,不能免流離。
    王澤限遐遠,孰云天聽卑。

    245 《新得谿上茅屋》 明·袁凱

    食肉賤糠核,饑人安敢辭。
    狐貉輕短褐,寒士為固奇。
    自予遭世故,舉室盡流離。
    東臨滄海岸,北度三江湄。

    246 《詠池上芭蕉》 明·袁凱

    亭亭虛心植,冉冉繁陰布。
    既掩猗蘭砌,還覆莓苔路。
    卷舒今自知,衰榮隨所寓。
    默契方在茲,臨軒挹清醑。

    247 《戲題夜合樹》 宋·釋智圓

    明開暗合似知時,用舍行藏誡在茲
    綠葉紅葩古墻畔,風光羞殺石楠枝。

    248 《輯陶句送胡仲方東歸四首》 宋·項安世

    相知何必早,一遇盡殷勤。
    疑義相與析,立善常所欣。
    野外罕人事,思與爾為鄰。
    如何舍此去,興言在茲春。
    來雁有馀聲,念來存故人。

    249 《代王侍郎送程尚書赴信州三首》 宋·張嵲

    化龍陂迥照旌旗,懷玉峰高緩馬羈。
    地接鄉關猶晝錦,人從國老借元龜。
    一州如斗何勞者,六合同風要在茲
    此去未能溫坐席,卻隨春到鳳凰池。

    250 《送李子勉》 宋·張嵲

    馳騖謝新軌,息偃思舊扉。
    嬋連悵若人,閱歲此音徽。
    直諒方求益,離憂忽在茲
    平居輕歲月,分首重斯時。

    251 《暮之春六章章五句》 宋·陳傅良

    山有龜蒙兮水有沂,天未喪斯文兮在茲
    二三子兮皇皇欲何之,彭瑟兮為誰,舍此兮吾將安歸。

    252 《過殿山湖》 宋·林景熙

    泖口乘寒浪,湖心散積愁。
    菰蒲疑海接,鳧雁與天浮。
    澤國無三伏,風颿又一州。
    平生謾為客,奇絕在茲游。

    253 《雜言(十一首)》 明·張羽

    此邦非吾土,寄跡聊在茲
    旅食何所營,亦復假耘耔。
    玄冬苦霖潦,良苗奄離披。
    至今畎澮間,余波渺相圍。

    254 《次韻楊光父見贈》 宋·晁公溯

    為善惟不足,務德莫如滋。
    古人行此道,名與星斗垂。
    是邦禿鬢翁,實乃古丑夷。
    區區豈云難,長者能折枝。

    255 《訓兒童兒首·孔子》 宋·陳淳

    孔子生東魯,斯文實在茲
    六經垂訓法,萬世共宗師。

    256 《妙寂院訪梅》 宋·陳宓

    山寒盡日少人知,調鼎風流卻在茲
    但得此君為益友,不嫌青女妒妍姿。
    應愁我輩來何晚,豈共春風別有私。
    不忍折枝飛減玉,留看小雨弄黃時。

    257 《后天易吟三十首》 宋·方回

    役物至未極,分明土王時。
    嗣火孕金氣,秋成方在茲

    258 《十一夜無寐懷九日南山之游》 宋·方回

    代步僅一馬,奄忽乏敝帷。
    扶輿陟南山,幸有淵明兒。
    樹陰玩苔蘚,稍讀古板碑。
    江湖豈無人,不如僧能詩。

    259 《送王仲顯赴瓊州》 宋·彭龜年

    朔風獵獵搜離思,向山木葉飛東西,山聲互答轟鼓鼙。
    日影倒亂摩旌旗,瓊山太守行赤帷,父老出餞相扶攜。

    260 《和山谷賦黃迪墨竹韻》 宋·釋寶曇

    平生黃太史,翰墨四海知。
    風流過修竹,自棄或若遺。
    豈伊歲寒質,似我槃礴時。
    此君不解語,風雨扶持之。

    * 關于在茲的詩詞 描寫在茲的詩詞 帶有在茲的詩詞 包含在茲的古詩詞(118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