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在乎的詩詞(533首)

    41 《西江月·守拙宜乎寧耐》 元·馬鈺

    守拙宜乎寧耐。
    曾分秀氣三臺。
    龍吟虎嘯去還來。
    明月清風自在。
    五道霞光覆載。
    神珠養就辭胎。
    一聲霹靂洞門開。
    始覺山侗奇怪。

    42 《清心鏡 予在終南,居於環堵,*腿赤腳,并》 元·馬鈺

    ,信步云游,西至華亭投宿於窯*。
    偶中土津火毒,吐血發嗽,病勢來之甚緊。
    眾道友饋藥,拜而受之,不敢嘗。
    又謂予曰,當食生蔥釅醋,可解其毒。

    43 《清人》 先秦·佚名

    清人在彭,駟介旁旁。
    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駟介麃麃。
    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
    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詩經戰爭

    44 《常棣》 先秦·佚名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喪之威,兄弟孔懷。
    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詩經贊美哲理

    45 《蕩》 先秦·佚名

    蕩蕩上帝,下民之辟。
    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天生烝民,其命匪諶。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諷刺

    46 《抑》 先秦·佚名

    抑抑威儀,維德之隅。
    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職維疾。
    哲人之愚,亦維斯戾。
    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

    詩經

    47 《周頌·閔予小子》 先秦·佚名

    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
    于乎皇考,永世克孝。
    念茲皇祖,陟降庭止。
    維予小子,夙夜敬止。
    于乎皇王,繼序思不忘。

    詩經

    48 《封泰山樂章·豫和》 唐·佚名

    款泰壇,柴泰清。
    受天命,報天成。
    竦皇心,薦樂聲。
    志上達,歌下迎。

    49 《郊廟歌辭·儀坤廟樂章·坤貞》 唐·佚名

    乾道既亨,坤元以貞。
    肅雍攸在,輔佐斯成。
    外睦九族,內光一庭。
    克生睿哲,祚我休明。
    欽若徽范,悠哉淑靈。
    建茲清宮,于彼上京。
    縮茅以獻,絜秬惟馨。
    實受其福,期乎億齡。

    50 《唐封泰山樂章·豫和六首》 唐·張說

    挹泰壇,紫泰清。
    受天命,報天成。
    竦皇心,薦樂聲。
    志上達,歌下迎。

    51 《儀坤廟樂章二首》 唐·薛稷

    陽靈配德,陰魄昭升。
    堯壇鳳下,漢室龍興。
    伣天作對,前旒是凝。

    52 《隴右途中遭非語》 唐·員半千

    趙有兩毛遂,魯聞二曾參。
    慈母猶且惑,況在行路心。
    冠冕無丑士,賄賂成知己。
    名利我所無,清濁誰見理。
    敝服空逢春,緩帶不著身。
    出游非懷璧,何憂乎忌人。
    正須自保愛,振衣出世塵。

    53 《偶然作六首》 唐·王維

    楚國有狂夫,茫然無心想。
    散發不冠帶,行歌南陌上。
    孔丘與之言,仁義莫能獎。
    未嘗肯問天,何事須擊壤。

    54 《仰答韋司業垂訪五首》 唐·蕭穎士

    呦呦食蘋鹿,常飲清泠川。
    但悅豐草美,寧知牢饌鮮。
    主人有幽意,將以充林泉。
    羅網幸免傷,蒙君復羈牽。

    55 《雜言用投丹陽知己兼奉宣慰判官(以下見《詩紀》)》 唐·李白

    客從昆侖來,遺我雙玉璞。
    云是古之得道者西王母食之馀,食之可以凌太虛。
    受之頗謂絕今昔,求識江淮人猶乎比石。

    56 《真定即事,奉贈韋使君二十八韻》 唐·高適

    飄泊懷書客,遲回此路隅。
    問津驚棄置,投刺忽踟躕。
    方伯恩彌重,蒼生詠已蘇。
    郡稱廉叔度,朝議管夷吾。

    57 《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 唐·杜甫

    我之曾祖姑,爾之高祖母。
    爾祖未顯時,歸為尚書婦。
    隋朝大業末,房杜俱交友。
    長者來在門,荒年自糊口。

    58 《二風詩·亂風詩五篇·至傷》 唐·元結

    (古有傷王,以崩蕩之馀,無惡不為也。
    亂亡之由,固在累積。
    故為《至傷》之詩一章二韻十二句)

    59 《二風詩·亂風詩五篇·至傷》 唐·元結

    (古有傷王,以崩蕩之馀,無惡不為也。
    亂亡之由,固在累積。
    故為《至傷》之詩一章二韻十二句)

    60 《題孟中丞茅閣》 唐·元結

    小山為郡城,隨水能縈紆。
    亭亭最高處,今是西南隅。
    杉大老猶在,蒼蒼數十株。
    垂陰滿城上,枝葉何扶疏。

    * 關于在乎的詩詞 描寫在乎的詩詞 帶有在乎的詩詞 包含在乎的古詩詞(53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