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圣紀的詩詞(277首)

    101 《西征賦》 魏晉·潘安

    歲次玄枵,月旅蕤賓,丙丁統日,乙未御辰。
    潘子憑軾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詠史寫景

    102 《三都賦》 魏晉·左思

    總序
    蓋詩有六義焉,其二曰賦。
    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
    ”班固曰:“賦者,古詩之流也。

    辭賦精選地名言志諷刺

    103 《仙掌銘》 唐·獨孤及

    陰陽開闔,元氣變化,泄為百川,凝為崇山,山川之作,與天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
    有若巨靈赑屃,攘臂其間,左排首陽,右拓太華,絕地軸使中裂,坼山脊為兩道,然后導河而東,俾無有害,留此巨跡于峰之巔。
    后代揭厲于玄蹤者,聆其風而駭之,或謂詼詭不經,存而不議。
    及以為學者拘其一域,則惑于余方。

    104 《詠懷八十二首》 魏晉·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抒情

    105 《慶壽光》 宋·晁端禮

    事在可疑,有司難之。
    次子論列于朝,特封壽光縣太君。
    誥詞有蘊仁積善之褒,因采綸言以名所居之堂曰“積善”,日與親舊歌酒為壽于其間,命族孫端禮作慶壽光曲,以紀一時之美。
    其詞曰:

    106 《喜遷鶯(福唐平蕩海寇宴犒將士席上作)》 宋·曾覿

    七閩形勝。
    鎮南紀會府,山川交映。
    簫鼓喧天,綺羅盈市,不負四時風景。
    共喜太平無事,豈料潢池不逞。

    107 《西江月》 宋·夏元鼎

    道,金魚要換金丹,龜齡鶴算不知年,子其勉之,當遇赤城人矣。
    后于祝融峰遇圣師,指迷金丹大道,果應存無守有,頃刻而成之妙。
    乃知十余年間鉆冰取火,盲修瞎煉,今一得永得,實在目前。
    因足前夢,為《西江月》調,以紀其實,并簡同行。

    108 《樂語》 宋·王義山

    ◎壽崇節致語隆興府
    萬年介壽,星辰拱文母之尊;四海蒙恩,雨露寵周臣之宴。
    頌聲交作,協氣橫流。
    與天同心,為民立命。

    109 《滿庭芳》 宋·如愚居士

    吾乃當涂,棄儒奉道,遵行圣誨多年。
    已逾三紀,截滅六塵緣。
    因習業、自當度日,未嘗謁見豪賢。
    般若力,掀翻煩惱,坦蕩獨悠然。

    110 《喜遷鶯》 宋·郝子直

    風云際會。
    自軍興勛業,唯公屈指。
    中鏑紅心,驕虜膽喪,中正已回天意。
    采石扶危鏖戰,激勵熊羆乘勢。

    111 《喜遷鶯》 宋·郝子直

    風云際會。
    自軍興勛業,唯公屈指。
    中鏑紅心,驕虜膽喪,中正已回天意。
    采石扶危鏖戰,激勵熊羆乘勢。

    112 《風流子(郭縣尹美任)》 宋·危西麓

    西風吹錦水、朝天路、冉冉兩鳧飛。
    看父老裊花,苦遮去轍,兒童騎竹,爭問歸期。
    帳簇馬前紛蔽日,實績紀行碑。
    冰飲三年,從容官事,棠陰百里,悠久民思。

    113 《賀新涼(壽處州劉守)》 宋·石麟

    一騎飛來速。
    報平山、將頒鳳檢,寵分符竹。
    自是平淮勛名在,姓字屏風紀錄。
    正欲革、潢池風俗。

    114 《聞省城急報》 明·袁宏道

    黃鵠磯頭紅染淚,手殺都堂如兒戲;
    飛鞍疊騎塵碾塵,報書一夕三回至。
    天子圣明臣斂手,胸臆決盡天下事。
    二百年來好紀網,辰裂星紛委平地。
    天長閽永叫不聞,健馬那堪持朽轡。
    書生痛哭倚蒿籬,有錢難買青山翠。

    贊美生活

    115 《勸學》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雖有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高中文言文議論學習勉勵

    116 《進學解》 唐·韓愈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方今圣賢相逢,治具畢張。
    拔去兇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

    古文觀止勸學抒懷懷才不遇

    117 《太史公自序》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上大夫壺遂曰:“昔孔子何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聞董生曰:‘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子,大夫雍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古文觀止序文

    118 《報任少卿書/報任安書》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
    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古文觀止敘事議論抒懷

    119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120 《送天臺陳庭學序》 明·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中州萬里,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塘、滟滪之虞。
    跨馬行,則篁竹間山高者,累旬日不見其巔際。
    臨上而俯視,絕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為之悼栗。

    古文觀止送別勸勉贈序

    * 關于圣紀的詩詞 描寫圣紀的詩詞 帶有圣紀的詩詞 包含圣紀的古詩詞(27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