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圖識的詩詞(583首)

    121 《葛仙圖》 明·唐寅

    三天門吏葛長庚,體坐蟾蜍赤腳行。
    游遍九州島人不識,丹臺箓上已標名。

    122 《荷花仙子圖》 明·唐寅

    一卷真經幻作胎,人間肉眼誤相猜。
    不教輕踏蓮花去,誰識仙娥玩世來。

    123 《何龍圖赴上秘閣同諸君賦詩》 宋·韓維

    華閣岧峣冠道山,群公清曉集初筵。
    獨持金印承新命,重對牙簽識舊編。
    英俊雍容欣接袂,文章疏闊愧懷鉛。
    一時高會形風什,留作儒林故事傳。

    124 《題陳主管東墻三峴圖》 宋·陳造

    堂上不合得楓起煙霧,墻間江山更疑誤。
    千巖萬壑眩明滅,暖翠浮嵐滿窗戶。
    峴山鼎列屹相望,發地撐空鶱欲翔。
    一峰拔起群山上,頁若紫蓋相雄長。

    125 《觀兗文忠公家六一堂圖書》 宋·陳師道

    生世何用早,我已後此翁。
    頗識門下士,略已聞其風。
    中年見二子,已復歲一終。
    呼我過其廬,所得非所蒙。

    126 《題陰山七騎圖》 宋·李石

    回巖客子賣墨人,諸孫賣筆筆有神。
    墨翁已入蓬萊殿,筆孫有愧中書君。
    邇來小孫兼好畫,兩幅溪藤七匹馬。
    虎狼避路狐免藏,逆風吹沙霜滿野。

    127 《獻萬佛圖為張雅州壽》 宋·李流謙

    博大真人哉,妙諦形而上。
    林林總雛嬰,萬生同負襁。
    赴者不可數,百川納溟漲。
    隨取即隨給,孰識無盡藏。

    128 《題汪季路尚書所藏米元暉湖山瑞雪圖》 宋·樓鑰

    筆力誰能似虎兒,思陵親為御珍題。
    小臣不識湖山好,但欲扁舟泛剡谿。

    129 《題舅氏耕隱圖》 宋·廖行之

    平生澤物心,不計飽一吻。
    中年厭道路,回首荒二頃。
    有口不自餬,誰其識莘尹。
    天子閔斯勞,祠官養閑冷。

    130 《玉溪梅株柯殊絕宣和間用事者嘗圖以進竟不報》 宋·虞儔

    玉溪得得探芳期,孤負詩人盡醉歸。
    消息向來空驛使,畫圖老去惜明妃。
    香魂月墮驚春夢,翠袖天寒怯暮暉。
    蜂蝶卑凡渾省識,良迷桃李趁狂飛。

    131 《題釣雪圖》 宋·趙蕃

    畫師端為誰,釣者亦安在。
    我不識若人,相望大千內。

    132 《贈馬奉先二首值其已病竟不相識》 宋·趙蕃

    湘山湘水久經懷,近歲扁舟始一來。
    頗見留傳詩句寫,故勝摸索畫圖開。
    城南雖郁平生志,冀北未空千里才。
    壯節曾聞趣除詔,辭官仍乃尚徘徊。

    133 《觀八陣圖說》 宋·岳珂

    天分三百六十度,巧歷難窺本在奇。
    萬世機緘發龍臥,六軍偏伍漫魚麗。
    常山變化徒言用,斜谷崎嶇不遇時。
    積石平沙人不識,盡從{左革右未}{左革右曷}說行師。

    134 《題浴沂圖》 宋·王柏

    一時言志圣師前,鼓瑟聲中三月天。
    誰識詠歸真樂意,如何卻向畫圖傳。

    135 《題范蠡五湖圖》 宋·李曾伯

    江湖存魏闕,翰墨寓規箴。
    君看龍眠畫,當識鴟夷心。

    136 《鄭僉判取蘇黃門圖史園囿文章鼓吹之語為韻見》 宋·方岳

    他山有高梧,摵摵入涼吹。
    物情競趨新,不覺失故翠。
    吾生夫何如,坐為有身累。
    青山久蹉跎,白發竟憔悴。

    137 《上鶴山作圖書所扁》 宋·方岳

    我本耕田夫,識字略可數。
    誰令半窗燈,奪此一犁雨。
    明經為青紫,無乃以書賈。
    晚知事大謬,於學竟何補。

    138 《題八士圖》 宋·方岳

    雅聞八士春俱秀,未覺三賢跡已陳。
    投分不論曾識面,此圖到手便情親。

    139 《喜弟觀得孫彌月數句識之》 宋·陳著

    我昔四十七,正室熊始抱。
    命蹇坐遲晚,不及含飴笑。
    今汝絕勝我,較我一年早。
    手撫宗嫡孫,況有眉壽老。

    140 《題石民瞻畫鶴溪圖》 宋·仇遠

    鶴溪近與練湖連,一境秋水清無邊。
    依稀淮岸瀟湘浦,慣見月虹書畫船。
    山翁幾年吳下客,溪草溪花未相識。
    筆床茶灶老玄真,肯與沙鷗分半席。

    * 關于圖識的詩詞 描寫圖識的詩詞 帶有圖識的詩詞 包含圖識的古詩詞(58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