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國路的詩詞(1614首)

    121 《用曹帥侍郎韻贈曹路分》 宋·劉克莊

    曹侯書滿腹,非以劍防身。
    馬上檄尤速,橐中詩不貧。
    虜情工變詐,時論主和親。
    旗鼓何時建,方知國有人。

    122 《乙酉六月十九日應詔言事九月一日去國一首》 宋·洪咨夔

    黑風吹雨出長安,破帽騷騷怯暮寒。
    不得之乎成一事,卻因而已失三官。
    人心天理推詳易,世路交情點檢難。
    白發老人經事慣,教兒只作博投看。

    123 《觀七國吟》 宋·邵雍

    當其末路尚縱橫,仁義之言固不聽。
    肯謂破齊存即墨,能勝坑趙盡長平。
    清晨見鬼未為怪,白日殺人奚足驚。
    加以蘇張掉三寸,扼喉其勢不俱生。

    124 《七國》 宋·邵雍

    七國縱橫事可明,蘇張得路信非平。
    當初天下如何爾,市井之人為正卿。

    125 《送家定國朝奉西歸》 宋·蘇轍

    我懷同門友,勢如曉天星。
    老去發垂素,隱居山更青。
    退翁聯科第,俯仰三十齡。
    仕官守鄉國,出入奉家庭。

    126 《答王定國問疾》 宋·蘇轍

    五年竄南荒,頑質不伏病。
    吸清吐濁穢,氣練骨隨勁。
    澹然久忘歸,寂寂就遐屏。
    國恩念流落,牽挽畀鄰境。

    127 《送陜尉邵國華南歸》 宋·魏野

    召棠陰里邵梅仙,守選南歸路七千。
    辛苦已傷過嶺外,別離那忍向花前。
    到京店舍逢新火,度越封疆入瘴煙。
    相顧與君頭盡白,不知后會是何年。

    128 《送錢國博知坊州》 宋·魏野

    遙為坊民賀一方,壽星偏去照光芒。
    解攜朋友龍三處,隨侍兒孫雁兩行。
    芳草路中車突兀,落花風里旆悠飏。
    眠云客恨難陪從,空遣吟魂倍慘傷。

    129 《宋殿丞赴廣南東路轉運》 宋·楊億

    天子憂南越,公卿薦陸生。
    九年須富國,萬里便揚旌。
    封部諸蠻接,官曹六尚榮。
    交州何日到,鼓吹定相迎。

    130 《七月十四日韓持國直廬同觀山海經》 宋·曾鞏

    高閣在清禁,長軒憑廣虛。
    御幄閟圖象,依然臨幸余。
    翠甓布天路,黃簾分直廬。
    一雨清景早,稍涼秋興初。

    131 《九效·醫國》 宋·葛立方

    破紐絕路兮民不支,不了蘭世故兮舉世無醫。
    病在腠兮廢湯熨,未至血脈兮施針石。
    布指於位兮息至不知,陰陽倒置兮寒涼逆施。
    內實兮餌之桂附,中乾兮反投消以蠹。
    天生盧扁兮授術上池,躋民壽兮至期頤。

    132 《挽張元干國錄詞二首》 宋·韓元吉

    左學馳聲舊,中朝得錄初。
    寵材知底用,壯志亦成虛。
    歸旐三千遠,新年八十余。
    蒼天誰與問,行路亦欷噓。

    133 《臺城路/齊天樂》 宋·張炎

    已十八年矣。
    因賦此詞。

    十年前事翻疑夢,重逢可憐俱老。

    134 《挽少師相國李公》 宋·張元干

    淚盡西州路,碑留峴首名。
    買山緣荔子,為圃養黃精。
    所至登臨地,猶疑步履聲。
    堂堂真漢相,天忍閟佳城。

    135 《讀杜詩至減米散同舟路難思共濟舟人偶來告饑》 宋·朱翌

    老翁起布衣,詩史天下選。
    眼中無全牛,萬象轉綮窽。
    曹劉知幾輩,波瀾付一卷。
    凄其憂世心,妙若醫國扁。

    136 《奉和御製國學太宗皇帝御書閣告成》 宋·夏竦

    神宗濬哲通三變,善繼文思洽萬方。
    高倚叢楹藏鳳緼,密礱溫石鏤云章。
    素風暢茂增鴻慶,景耀騰凌發美祥。
    回據日畿分寶勢,遠承云路抗飛梁。
    推恩宥幣班中帑,式宴朝纓集上庠。
    夏仰紫宸敷睿唱,夏弦春誦永游揚。

    137 《和子華安國明空頌》 宋·韓維

    欲識真空理,須明動用間。
    色心全不礙,生死豈相關。
    卷箔涼風動,焚重晝景閒。
    回頭大行路,滿目是青山。

    138 《送北都留臺王國博》 宋·韓維

    鑿川當鑿源,植木當植根。
    修身有本末,請自心術言。
    中正檢欹側,明誠破疑昏。
    性通學且博,事業乃可論。

    139 《和安國天缽拈香》 宋·韓維

    杖策乘緣利有生,聞風猶得耳根清。
    去年俱是凝然體,存歿徒傷妄者情。
    靈骨不隨煙共盡,真心常與月孤明。
    世人欲識泥洹路,問取師今第幾程。

    140 《自上封下福巖道旁訪李鄴侯書堂山路榛合不可》 宋·張栻

    石壁巉巖路已荒,人言相國舊書堂。
    臨機自古多遺恨,妙策當年取范陽。

    * 關于國路的詩詞 描寫國路的詩詞 帶有國路的詩詞 包含國路的古詩詞(161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