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俗的詩詞(642首)
181
《竹十一首》 唐·陳陶
不厭東溪綠玉君,天壇雙鳳有時聞。
一峰曉似朝仙處,青節森森倚絳云。
萬枝朝露學瀟湘,杳靄孤亭白石涼。
誰道乖龍不得雨,春雷入地馬鞭狂。
183
《送蒯司錄歸京(亮)》 唐·徐鉉
早年聞有蒯先生,二十馀年道不行。
抵掌曾論天下事,折腰猶悟俗人情。
老還上國歡娛少,貧聚歸資結束輕。
遷客臨流倍惆悵,冷風黃葉滿山城。
184
《登郡樓書懷》 唐·劉兼
煙雨樓臺漸晦冥,錦江澄碧浪花平。
卞和未雪荊山恥,莊舄空傷越國情。
天際寂寥無雁下,云端依約有僧行。
186
《貽惠暹上人》 唐·齊己
經論功馀更業詩,又于難里縱天機。
吳朝客見投文去,楚國僧迎著紫歸。
已得聲名先振俗,不妨風雪更探微。
金陵高憶恩門在,終掛云帆重一飛。
187
《游仙二十四首》 唐·吳筠
啟冊觀往載,搖懷考今情。
終古已寂寂,舉世何營營。
悟彼眾仙妙,超然含至精。
凝神契沖玄,化服凌太清。
188
《覽古十四首》 唐·吳筠
圣人重周濟,明道欲救時。
孔席不暇暖,墨突何嘗緇。
興言振頹綱,將以有所維。
君臣恣淫惑,風俗日凋衰。
190
《留詩》 唐·葉法善
昔在禹馀天,還依太上家。
忝以掌仙錄,去來乘煙霞。
暫下宛利城,渺然思金華。
自此非久住,云上登香車。
191
《留詩》 唐·葉法善
昔在禹馀天,還依太上家。
忝以掌仙錄,去來乘煙霞。
暫下宛利城,渺然思金華。
自此非久住,云上登香車。
193
《刺世疾邪賦》 兩漢·趙壹
伊五帝之不同禮,三王亦又不同樂。
數極自然變化,非是故相反。
德政不能救世溷亂,賞罰豈足懲時清濁?春秋時禍敗之始,戰國逾增其荼毒。
秦漢無以相踰越,乃更加其怨酷。
辭賦精選抒情
194
《西征賦》 魏晉·潘安
歲次玄枵,月旅蕤賓,丙丁統日,乙未御辰。
潘子憑軾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詠史寫景
196
《仙掌銘》 唐·獨孤及
陰陽開闔,元氣變化,泄為百川,凝為崇山,山川之作,與天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
有若巨靈赑屃,攘臂其間,左排首陽,右拓太華,絕地軸使中裂,坼山脊為兩道,然后導河而東,俾無有害,留此巨跡于峰之巔。
后代揭厲于玄蹤者,聆其風而駭之,或謂詼詭不經,存而不議。
及以為學者拘其一域,則惑于余方。
* 關于國俗的詩詞 描寫國俗的詩詞 帶有國俗的詩詞 包含國俗的古詩詞(64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