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國中的詩詞(97首)

    81 《與徐國英坐西窗渴睡中得四句》 宋·陳著

    古語相宜數日陪,西風未放木犀開。
    子方興盡欲歸去,小雨又從溪外來。

    82 《行興國宮前市中》 宋·董嗣杲

    聚落風物古,環住神仙麓。
    魚鹽無多腥,蔬茹有馀馥。
    彼此通有無,朝昏事樵牧。
    罷市不待晚,飽聽溪聲熟。

    83 《回至興國宮望天池一簇云氣中因楊道士留有賦》 宋·董嗣杲

    迎面蒼巒潑黛濃,幾番回首想行蹤。
    白云擁海文殊閣,老水屯煙圣治峰。
    方別衲僧談夢寐,又逢羽士接從容。
    明朝還踏青虛路,重掬神泉聽亂鐘。

    84 《留興國宮懷城中友人》 宋·董嗣杲

    拜章壇下桂花清,客子看山眼更醒。
    萬竹梳風涼透碧,亂峰收雨曉爭青。
    城中佳客還相憶,月下幽泉政好聽。
    誰肯結茅鄰遠社,白家猶有舊池亭。

    85 《訴衷情·中朝金國圣皇明》 元·侯善淵

    中朝金國圣皇明。
    有慶賀清平。
    天元運周甲子,正是好修行。
    歸真靜,體真清。
    氣神靈。
    玄門闡化,太上真風,接引群生。

    86 《木蘭花慢 和國范郎中見贈嚴韻》 元·王惲

    臥孤松云壑,愛青貫,四時心。
    自絕澗幽蟠,蒼煙高擁,氣壓千林。
    冰霜幾年凌傲,甚九天、一日露恩深。
    白壁無雙國士,朱弦三嘆遺音。

    87 《贈中書令沂國王文正公挽詞二首》 宋·宋庠

    揆路同寅叢,師垣出守麾。
    終無三令喜,便集兩楹悲。
    袞職嗟何補,天心感愍遺。
    幽泉空漏淎,非復作霖時。

    88 《贈中書令沂國王文正公挽詞二首》 宋·宋庠

    自昔榮歸袞,今茲駭閱川。
    天愁摧柱日,星痛殞箕年。
    素履遺儒范,忠謀溢史篇。
    空馀洧鄉陌,長似峴碑前。

    89 《得充國書報都中葺所居初成輒以自慰作一首寄》 宋·宋庠

    昔貴三公第,今營一畝居。
    聊堪避燥濕,兼欲貯琴書。
    獸窟猶思騁,鷦巢不愿馀。
    長安窮僻地,吾亦愛吾廬。

    90 《送盧郎中國華赴閩憲》 宋·陳傅良

    相望千里馬牛馬,聯事湖湘各已翁。
    造次便呼兒女見,綢繆略與弟兄同。
    百年又是梅花發,萬事何如荔子紅。
    欲附使軺嗟不及,卻憐身在俊躔中。

    91 《江晦叔見訪于興國寺見庭中修竹兩竿云竹雖不》 宋·孔武仲

    憶昨在江都,聯君城一曲。
    我家百色無,唯有數竿竹。
    瑯玕凈相倚,蕭灑意常足。
    君亦時見過,笑語伴幽獨。

    92 《羅年能赴興國前詩未作嘗於醉中謾成亦并達之》 宋·杜范

    一笑重逢二十年,自憐鏡影已華顛。
    謾言世上誰知我,落在人間恐愧天。
    理到平時無一事,行須實處著千鞭。
    但教千里民安樂,莫使虛名為世傳。

    93 《和游中京鎮國寺》 宋·蘇頌

    塔廟奚山麓,乘軺偶共登。
    青松如拱揖,棟宇欲騫騰。
    夷禮多依佛,居人亦貴僧。
    縱觀無限意,紀述恨無能。

    94 《某奉使過北都奉陪司徒侍中潞國公雅集堂宴會》 宋·蘇頌

    高燕初陪聽拊髀,清譚仍許奉揮犀。
    自知伯起難逋峭,不比淳于善滑稽。
    舞奏未終花十八,酒行先困玉東西。
    荷公德度容狂簡,故敢忘懷去町畦。

    95 《迓金國聘使舟中逢玉簪花》 宋·袁說友

    扁舟伊軋亂秋聲,花下新涼暑不侵。
    濃葉襯成螺展髻,芳苞拆盡玉垂簪。
    誰將茉莉評高下,未必清香較淺深。
    把酒問花花不語,微吟空伴小蛩吟。

    96 《送中書舍人鄭惠叔入國二首》 宋·曾豐

    北戎輕用武,西漢重開邊。
    幣帛毫芒費,生靈百萬全。
    幾馳銜命使,今輟判花員。
    專對從容道,王君正樂天。

    97 《送中書舍人鄭惠叔入國二首》 宋·曾豐

    萬里出疆車,馳驅過故都。
    離離京國黍,獵獵塞桓榆。
    城邑堅和脆,山川逕與迂。
    要歸奏天子,潛筆寫為圖。

    * 關于國中的詩詞 描寫國中的詩詞 帶有國中的詩詞 包含國中的古詩詞(9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