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與家的詩詞(707首)
642
《新江行壽張憲亨泉》 宋·吳泳
君不見堯時伯禹作司空,應龍尾畫江道通。
又不見秦時李冰作太守,犀牛厭勝水晶走。
蜀江開鑿四萬八千載,二后英靈儼如在。
雖然陵谷有變遷,不響東流不曾改。
645
《答江虞仲機宜歸語》 宋·鄭剛中
侯公說行高祖迎,趙璧在懷出秦庭。
白首屬國還漢旌,印綬累累妻嫂驚。
疏家叔侄辭公卿,彭澤柳外陶淵明。
又如長鋏成悲鳴,沂浴既罷風舞輕。
646
《春風引》 宋·曹勛
憶昔上國宣和初,時平比屋歡唐虞。
天王愷樂縱游豫,翔風和氣凌天衢。
蒼龍頒春動時輅,晴光彩錯明金鋪。
扶晨官師會朝請,雜沓劍佩諸侯趨。
647
《明月詞》 宋·曹勛
明月,明月。
出滄溟,歷丹闕。
飛蓋念西園,笙歌想南國。
靈波如電瀉高丘,云幄和煙鎖空碧。
648
《細君》 宋·曹勛
族類皆有偶,所偶各有方。
我本漢家女,遠嫁烏孫王。
言語既不通,嗜欲寧相當。
生肉以為食,膻酪以為漿。
649
《送陸務觀》 宋·李石
近別已不易,遠別良更難。
莫作遠近想,便覺宇宙寬。
聚散與出處,等以道眼看。
君去便鄉國,我留為親歡。
651
《戲貽秋泉子》 宋·李流謙
桂椒發芳辛,水泉佐澄潔。
風味可人哉,醖藉固佳客。
清非伯夷隘,和異柳惠褻。
壺子與俱來,表里清徹骰。
652
《除草篇》 宋·姜特立
有客勸除草,草去眼中凈。
梵志反著襪,一國皆通病。
頰上著三毛,精神乃殊勝。
微云點太虛,不礙天宇瑩。
654
《挽劉監廟》 宋·廖行之
去歲與君別,高談氣如虹。
酒酣出三詩,遺我意何窮。
歸涂度黃花,偶遇衡人東。
問君無恙否,報言近已終。
655
《拜嚴方范祠》 宋·趙蕃
東都重風節,先生實啟之。
有士蓋如此,不拯家國危。
乃知大廈傾,未易一木支。
我讀黨錮傳,涕流每交頤。
657
《送唐德輿》 宋·趙蕃
國朝唐與蘇,不數漢相如。
繼彼二季后,當茲三世余。
青云曾給札,班鬢尚題輿。
古義惟知學,時人或謂疏。
658
《贈孫從之》 宋·趙蕃
吏事要及民,何假須緣飾。
是故西都儒,往往名背實。
萍鄉孫明府,抱負惟儒術。
起家長此邦,為政皆有述。
659
《送蕭季然倅均州》 宋·曹彥約
持家遠與立朝同,善繼何人似乃翁。
國史便書蕭傅直,鄉評更仰伯夷風。
只今邊備艱難際,自古官箴謹飭中。
四帙親朋今健者,尚看褒詔咤江東。
660
《梁運判生日》 宋·魏了翁
有歌不必歌吳趨,有舞不用陳巴渝。
試聽天下紫云曲,著意自與人間殊。
益州刺史梁大夫,高冠長佩鳴清都。
秋原方集迎車雉,春風欲送升平烏。
* 關于國與家的詩詞 描寫國與家的詩詞 帶有國與家的詩詞 包含國與家的古詩詞(70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