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回跡的詩詞(885首)
461
《游洞霄》 宋·李彙
至真方域古今傳,琳館興從漢武年。
石作雙門何突兀,山為九鎖自回環。
仙人隱跡留中路,處士靈壇閟遠巔。
甘潔三泉齊涌地,崢嶸一柱獨擎天。
462
《游臺感興古風》 宋·李師圣
梵書五頂清涼府,冬冰夏雪風炎暑。
我來七月秋正寒,何況蕭蕭巖谷雨。
偶爾云開煦氣生,溶溶滿目煙光聚。
真容古基鷲峰寺,高山之麓雄今古。
463
《天柱雉兒行》 宋·利書記
當年江上揚風舲,淮山望極排空青。
今登天柱賞潛皖,元是吾家翡翠屏。
禪業一室因棲寄,選勝尋幽產真偽。
虛廊揩蘚讀殘碑,三百年前刊異事。
464
《菁江》 宋·林人隱
浮跡東西浙,大江長短亭。
潮來遠水白,雨過亂峰青。
春夜夢無定,天寒酒易醒。
回橈下江渚,杜若滿沙汀。
465
《茶灶》 宋·劉邊
仙人足戲劇,盤石留渦房。
紫陽此來游,與客煮茗嘗。
青煙久消歇,白云時飛揚。
至今潭中水,猶作笑語香。
蒙茸屐跡在,欲步不敢翔。
三吸此清冷,回首入空蒼。
466
《仙都山》 宋·劉參
古帝此登仙,霓旌不復還。
孤標蒼嶺外,屹立紫煙間。
上下形端柱,周回影轉環。
根疑連海嶠,頂欲突天關。
467
《題萬壑風煙亭百韻》 宋·彭郁
風在不周山空闕,底事問煙訪兩浙。
煙生廬阜香爐峰,孰使隨風至吳越。
風乎與煙相得外,還有風雷千雨雪。
煙兮與風相好余,仍有煙波及霞月。
468
《題三軒》 宋·譙令憲
回頭四十九年非,又向盆城把一麾。
蘇子北窗明月放,謫仙紫極感秋時。
來游偶契二賢跡,欲賦難酬五字計。
前輩風流淪落盡,何人為種玉田芝。
469
《壽趙仙尉》 宋·阮文卿
君不見苕溪有山號浮玉,降神儲瑞皆天族。
又不見苕溪有水名水晶,地靈人杰盡維城。
苕溪山川稱第一,孕秀梅仙尤杰出。
我來席上揖清風,義氣相與吞長虹。
470
《游大滌山》 宋·上官辰
山蟠鰲足云千丈,溪折羊腸路九回。
神石肯穿秦斧鑿,古壇曾見漢樓臺。
秋山風雨銀河下,月夜笙簫玉佩來。
山自青青泉自潔,百年蹤跡幾蒼苔。
473
《送歙硯與裴唐卿》 宋·史伯強
平生足跡遍九州,知子筆端回萬牛。
歙硯故持贈,夜光非暗投。
茲實舊坑子坑尾,遠勝洮州綠鴨頭。
清淑之德隱于石,珉中玉表非其儔。
474
《偈頌二十一首》 宋·釋堅璧
木人夜半穿靴,難尋蹤跡。
石女天明不露,誰辨親疎。
枯木上一點春回,古渡頭千尋寒雪。
同門出入不來還憶渠,同氣相求回來劫無說。
475
《金陵懷古二首》 宋·釋善珍
國號倉皇更幾回,昔人事往后人哀。
相賡璧月詞千闋,帝勸長星酒一杯。
春草不憐同泰廢,曉鐘猶是景陽來。
陵荒玉椀無蹤跡,寒食梨花依舊開。
476
《游碧落洞》 宋·釋延吉
碧落有仙躅,回溪限塵跡。
虎穴建空巖,鳥道齊峭壁。
蒼松動寒吹,孤云觸幽石。
物外詣所樂,高談混儒釋。
477
《玉華山》 宋·宋球
玉華山來自何處,巉巉拔立陵紫煙。
上有干云切霄之蒼松,下有迸崖漱壑之清泉。
長河西來齧山足,{左火右粦}火白日明峰巔。
浮嵐暖翠入窗戶,六月殿閣風冷然。
478
《越問·篇引》 宋·孫因
典午氏之盛時兮,余鼻祖曰子荊。
謀樂郊以隱居兮,颺潄石之清名。
有聞孫曰承公兮,嘗令鄞與余姚。
愛會稽之山水兮,爰徙家於茲城。
479
《越問·神仙》 宋·孫因
陽明太元之天兮,乃群仙之所游。
有金堂與玉室兮,挹方丈與瀛洲。
伯經得道□泉兮,乘云氣於木杪。
仙公韜光丹井兮,發函書於船頭。
480
《碧落洞》 宋·唐介
余生本孤拙,所志在云石。
薄宦偶纏鎖,未遂林泉適。
邇來備臺選,幸一當言責。
狂愚抵罪辜,遽從遐徼謫。
* 關于回跡的詩詞 描寫回跡的詩詞 帶有回跡的詩詞 包含回跡的古詩詞(88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