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溪望望接宣風,景富猶能慰客窮。已愛熙熙村舍好,更欣漠漠稻田豐。
晚山能紫復能青,遠嶺猶分近已冥。好語忽然生眼底,遽將摹寫已無形。
曉山能淺復能深,淺似朝晴深似陰。山色豈知朝暮改,行人自費短長吟。
山驛雖荒亦可安,要眠杉月夜深寒。昨宵虛落才聞鼓,明夕江皋想枕湍。
露冷初疑是曉霜,風高已覺愛朝陽。莫云節變能如此,直念吾衰不復強。
城上青山遠近橫,城邊草樹亦相縈。城中臺殿還相倚,畫手其誰為寫成。
五嶺風光絕四鄰。滿川鳧雁是交親。云觸岸,浪搖身。青草煙深不見
五寺鐘聲送夕曛,女冠猶著舊宮裙。葫蘆井畔傷心語,只許東洲遺老聞。
沙漲錢塘事莫無,赪山浪到定山枯。莫言白馬揚波緩,尚有重潮文大夫。
春雁仍飛竟不還,兩湖風物總潸潸。北來高士今誰在,可有人登望洛山。
三臺夕照尚余曛,相望于墳與岳墳。一自蒼公藏骨后,湖山如畫遂三分。
司馬墳前客過頻,灰飛常見紙錢新。豈如哭祭文山客,只有西臺甲乙人。
云開日腳漏微明,無奈秋風掠面清。因作西鄰閑縱步,不知乘興有高情。
小齋雖不奉名譚,此理要須見倚參。料得歸懷明月滿,不應對影祗成三。
夜涼燈火掩柴扉,詩誦城南憶退之。更把新詩細紬繹,無言誰會點頭時。
美如西子離金閣,嬌似楊妃倚玉樓。猶把琵琶半遮面,不令人見轉風流。
昨夜羅幃始覺霜,月中疏柳一時黃。曉燈欲暗將離室,不道離人畏曙光。
九月江南似小春,偷春花鳥殢歸人。妝樓直對長干道,愁見行車起暮塵。
楓落鴉翻秋水明,長橋衰柳古今情。從來歌板銀罌地,多為傷離不忍行。
華裾賦別酒初醺,《水調》吳歌夜入云。此曲由來能解恨,一時凄切半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