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四旁的詩詞(357首)

    1 《垂虹亭觀打魚斫鱠四首》 宋·楊萬里

    六只輕舠攪四旁,兩船不動水中央。
    網絲一撒還空舉,笑得倚欄人斷腸。

    2 《括意難忘》 宋·林正大

    蜀道登天。
    望峨眉橫絕,石棧相連。
    西來當鳥道,逆浪俯回川。
    狷與鶴,莫攀緣。

    地名思念友情

    3 《觀秘閣蘇子美題壁及中人張侯家墨跡十九紙率》 宋·黃庭堅

    仁祖康四海,本朝盛文章。
    蘇郎如虎豹,孤嘯翰墨場。
    風流映海岱,俊鋒不可當。
    學書窺法窟,當代見崔張。

    4 《相和歌辭·猛虎行》 唐·韓愈

    猛虎雖云惡,亦各有匹儕。
    群行深谷間,百獸望風低。
    身食黃熊父,子食赤豹麛。
    擇肉于熊羆,肯視兔與貍。

    5 《題高端禮竹屋》 宋·劉克莊

    植物惟竹尤清剛,高君占斷作屋場。
    首陽二子艴然怒,柰何千載侵了強。
    七賢六逸接踵起,紛紜聚訟如諸墻。
    士師狐疑不能決,后村老子來平章。

    6 《南山有高樹行贈李宗閔》 唐·韓愈

    南山有高樹,花葉何衰衰。
    上有鳳凰巢,鳳凰乳且棲。
    四旁多長枝,群鳥所托依。
    黃鵠據其高,眾鳥接其卑。

    7 《九姑山最高亭》 宋·姚彀

    一亭重構冠崇岡,下瞰千巖拱四旁
    作意只圖分野景,凌空因得近天光。
    銀河入夜侵衣冷,玉桂乘秋泛席香。
    我輩公馀堪燕集,登臨何必待重陽。

    8 《贈萬杉老秀癡翁二首》 宋·戴復古

    讀儒書五千卷,通禪門八萬條。
    宴坐萬杉林下,四旁風雨蕭蕭。

    9 《客自邵武來言王野使君平寇》 宋·戴復古

    聞說賊來日,君能判死生。
    扁舟載母去,倚劍到天明。
    百姓各逃命,四旁無援兵。
    王尊豈非勇,獨自守孤城。

    10 《隆興度夏借東湖驛安下》 宋·戴復古

    面對一池荷,四旁楊柳坡。
    樹陰遮日少,屋敞受風多。
    疑是清涼國,暫為安樂窩。
    人人爭避暑,老子自婆娑。

    11 《郎石峰》 宋·楊萬里

    四旁不與眾山連,特地孤尖立半天。
    碧落諸峰非不好,讓他郎石一峰先。

    12 《雪霽曉登金山》 宋·楊萬里

    焦山東,金山西,金山排霄南斗齊。
    天將三江五湖水,并作一江字楊子。

    13 《顏徒貧樂齋二首》 宋·黃庭堅

    衡門低首過,環堵容膝坐。
    四旁無給侍,百衲自纏裹。
    論事直如弦,觀書曲肱臥。
    饑來或乞食,有道無不可。

    14 《{外匚內贛}甕酒》 宋·曾幾

    吳儂餅曲成村酒,所取何嘗議升斗。
    一杯未盡朱顏酡,過若茅柴那得久。
    官酤私釀同一律,竟識吾家新醞否。
    近持方法報山妻,入眼從來未曾有。

    15 《臨行小頌別見春清潯二老》 宋·鄭剛中

    不在四旁,亦非中央。
    個別生出老村漢,看盡桃花歸故鄉。

    16 《次韻蒲大受瀛游富仁院二首》 宋·郭印

    衲子幽棲地,青山繞四旁
    林昏知暝靄,溪暖覺遲陽。
    泉石關心久,風光引興長。
    春云多變態,天末淡微茫。

    17 《次韻三弟學士題七寶英師壁》 宋·蘇頌

    巖居得幽勝,俗累無憂傷。
    占彼鳳山腋,建茲法云堂。
    宵眠一氈蒲,晝食幾稻粱。
    凈眾集善緣,勇猛能自強。

    18 《寄題盤山云峰通濟橋二首》 宋·曾豐

    通往通來無四旁,津梁未必不相妨。
    吾行拗折津梁柱,盡放途入蹈大方。

    19 《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響山不同此賞醉后寄崔侍御》 唐·李白

    九日茱萸熟,插鬢傷早白。
    登高望山海,滿目悲古昔。
    遠訪投沙人,因為逃名客。
    故交竟誰在,獨有崔亭伯。

    重陽節友情感嘆

    20 《早夏青龍寺致齋憑眺感物因書十四韻》 唐·權德輿

    曉出文昌宮,憩茲青蓮宇。
    潔齋奉明祀,憑覽傷夐古。
    秦為三月火,漢乃一抔土。
    詐力自湮淪,霸儀終莽鹵。

    愛國憂國憂民

    * 關于四旁的詩詞 描寫四旁的詩詞 帶有四旁的詩詞 包含四旁的古詩詞(357首)
    chengrenyouxi